学会优雅拒绝和有效倾听,提升你的沟通力
学会优雅拒绝和有效倾听,提升你的沟通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但又担心显得不够礼貌。如何才能优雅地拒绝他人,同时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呢?此外,在沟通过程中,倾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如何通过倾听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做出恰当的回应?本文将为你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
如何“优雅”拒绝别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有想拒绝却又担心礼貌不足的时候。说“不”并不是一件不礼貌的事,重要的是,该如何学习不失礼却能优雅地拒绝别人。
不懂得如何拒绝会造成沟通伤害,试想:如果无法如期完成主管交办一定要完成的工作,却因为自己不懂拒绝、不自量力把事情给承接了下来,到最后所产生的结果,可能就是两败俱伤。所以与其给别人错误的期待,耽误了最后的结果,还不如一开头就把事情说清楚,为什么无法如期完成?需要什么协助?需要多久时间?把情况说清楚,其实就是一种有礼貌的拒绝。想优雅拒绝别人,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先同理对方
在开口拒绝别人前,请先同理对方。对方一定是对你有所期待、有需要,才会开口请求帮忙。如果对方想要借钱,你可以先理解对方缺钱的痛苦,先同理对方目前的处境,给予对方一个温暖的关怀,让对方对于开口借钱这个求助不感到难为情或尴尬。
说出自己内心的触动
还是以借钱这件事为例,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很感谢自己得到信任,但无法帮上忙。先肯定对方的行为,让对方知道自己是和对方站在一起的,虽然无法借钱给对方,但会想法寻求更大的力量。这就是一种优雅的拒绝方式。
有一次某位朋友跟我借钱,他用LINE向我开口,我确认了不是诈骗,也知道他创业十分辛苦,一直缺周转金,我先同理他:“知道你创业很辛苦,一直都很努力,很谢谢你实在是看得起我,需要帮忙时来找我,这是我的荣幸。”了解了他需要的金额,以及未来需要的协助,我拒绝了他:“我还是认为这件事交给银行来处理会更好,现阶段银行对你会更有帮助,真不好意思,我只能替你加油。”也许有人会认为,何必讲这么多?用这么迂回的方式拒绝?
图片来源:Pexels
当然,我可以直接拒绝,但如果想要以一种优雅的方式拒绝,我就需要考虑到朋友开口求助时的心情。每个人在求助的时候,心情一定是很低落沮丧的,这时不妨当个倾听者,如果把拒绝的话一下说得太快,很容易就下了拒绝令,对方可能会因此受伤或难过,觉得不应该开口,不应该跟你求助。在这个世界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每个人都可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总不希望当有一天自己开口求助,别人的对待就像驱蚊虫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优雅的拒绝,给拒绝一种尊重的态度。
优雅的拒绝,其实也是一种表达关心的沟通,即使没能真正帮上忙,还是可以恰如其分地把这份关心带给对方,期待对方可以真正把问题解决处理好。优雅的拒绝,是一种留情、留份的为人处世态度,虽然拒绝了,却也表达了对自己的关心。这份关怀之情,对方一定能有所感受。
你丢我接的回话技术“有效倾听”
倾听,是沟通表达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说得更具体一点,倾听是一个“信息搜集”的行为。你与别人的对话能不能精准对焦?能否达成有效沟通?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重视信息的接收与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倾听。
倾听能够接收信息,当你能够真正听出别人传递给你信息当中的内容精华,你才能够精准地给予回应。所以精准的来源或精准的要素,其实就是来自于你的倾听功力。当你接收到对方的信息,要做一个适当的转化,以同理心去理解,才会有比较理想的回应传递给对方。所以倾听绝对不是随便听听,倾听得听出一些东西,要能听出哪些东西呢?
图片来源:Pexels
要听出对方的“感受需求”
人对事物的判断往往来自“感受”。之前我曾提到经济学经典著作《快思慢想》这本书的核心精神:人的大脑运作其实是感受优先。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买面包,会走进面包店,很多人以为是自己的理性思考,决定了要买面包才走进面包店,实际上,从大老远空气中飘来的面包香就已经刺激了大脑下指令去买面包,而不是看到面包店门口摆放的广告“有机制作”、“无麸质”才引发想买面包的动机,浑然不知最初引发购买动机的,是一种嗅觉感受。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感受促成行动,而我们见到一个人通常都会有“第一眼印象”,这个第一眼也是一种感受:怎么无精打采的?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精神?会不会是个不积极的人?……我们会有很多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观念都来自于个人的主观感受。
感受,很适合在彼此交流的时候,作为建立共鸣或破冰之用。倾听时,第一要务就是要听出对方的感受。感受是极度真实且直接的,通过这种最直接的信息接收,可以快速与对方建立关系。
好比说:对方讲话的语气有点疲惫,或是对方透露了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马上分辨出对方目前的感受,是疲累,还是伤心?是生气,还是烦躁?当我们听出这些感受,就可以先以软性的方式互动,降低对方的防御机制。这种软着路作法,可以让对方感到舒服并贴心,最适合用在一开始的沟通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破冰方式。
大家想想看,若是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一坐下来就进行商业谈判:聊数字、聊金额、聊效益目标……没有给对方一点抒发感受的机会,也没有搜集对方情报的时间,这样的谈判过程很容易僵硬,结果也很容易见分晓,不是失去控制,就是判断失误,气氛很容易剑拔弩张、结局也极易导入一翻两瞪眼。倾听不过花几分钟,听出对方的感受,以一种软性方式破冰,降低对方防御机制,然后再逐渐对焦,这是对自己有利的商业谈判技巧。
图片来源:Pexels
要听出对方的“外显需求”
什么是外显需求?外显就是外在的显现。好比说,孩子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先生说:“我今天好累,可以先让我休息一下?”……这些就是最明显的外显需求。外显表现都已经讲得这么明白了,但就是有人听不出来。
有的人非常自我主义,即便听到外显需求,仍会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对方的外显需求。孩子说:“妈妈,我肚子饿了。”这位妈妈可能现在正在记账,得等把账理好了才会想去厨房做饭,于是她便忽略孩子的需求:“那你等一下,我先把这个忙完,我们六点吃饭……”母亲其实已经知道孩子的外显需求,但并没有要配合孩子的意思,而是希望孩子配合自己,这样就等于忽略外显需求。
能听出外显需求的人,一定是有同理心的人。比如先生回到家说自己很累,想先休息,妻子如果能同理他,即使自己很想说一件事,还是会忍住,先接纳先生的外显需求:“好,那你好好休息一下。”同理了对方,下一步再让对方配合自己:“热水放好了,你先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一个小时后晚餐准备好了,我再叫你,顺便有些事想问问你意见。”一个小时后吃饭,妻子就能把想询问的事情拿出来讲。
千万不要忽视外显需求,因为对方已经提出来了。比如小孩子肚子饿了,忽略外显需求并不是很好的做法,可以先接纳:“我知道你非常饿,但是妈妈还在忙,你先吃一颗苹果好不好?我们六点就可以吃晚餐了!”
对方有外显需求,不要回避,也不应该忽略,先理解接纳对方现在的状况,试着去同理对方,然后再放入自己希望的行为,对方就比较愿意配合。
要听出对方的“痛点需求”
痛点需求,就是对方想要达成的期待或渴望。想要听出“痛点需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用心。有时,客户不会把事情讲得很明白,甚至对自己的需求也只有模糊的概念。这个时候,该如何听出“痛点需求”呢?
如果发现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些模糊,不妨好好跟客户做需求分析。有效的需求分析,就是一种陪伴客户厘清痛点需求的过程。如果客户对需求已经很明确,可是却一直拖着没有下文,那么可见这个需求对客户来说,并不迫切需要。一旦知道了客户对于需求的迫切程度,就可以进一步分析马上做与延迟做的优劣和影响,强化客户对需求的迫切性,进一步达成更深的共识。
当然,有时客户迟迟不做决定的原因,只是因为想要CP值最高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中这种方案并不存在,这时就要引导客户面对现实,协助客户订出需求的优先顺序,帮客户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到可以达成最大化利益的方案。然后,再通过细微的观察,找出客户的长期需求或隐性需求,一步步赢得信赖。
想要找出“痛点需求”,势必需要做功课。先去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公司?商业模式是什么?事前充分掌握信息,知道该公司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新闻或时事状态?对谈时,再通过倾听,理解对话背后的真正痛点,才能够进行符合对方需求的对话。
这三种倾听的方式,提供大家参考。如果可以听出对方的“痛点需求”,势必是一位成功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