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证实:低钠盐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北京大学研究证实:低钠盐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024年10月,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发布的《2024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被写入指南。其中,低钠盐作为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被列为IIa类推荐、A级证据,成为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
心血管病是全球首要死因,在中国更是占据死亡总数的45%以上。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均会引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相当于食盐5克),钾摄入量不少于3510毫克。然而,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钠摄入量超过WHO推荐量两倍以上,而钾摄入量仅约为推荐量的一半。
低钠盐是一种在普通食盐中混入一定比例氯化钾制成的食盐替代品,既能保持咸味,又能实现“双重”降血压的效果。武阳丰教授团队的DECIDE-Salt研究发现,在基线血压正常的中老年群体中,长期食用低钠盐可降低40%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同时不增加低血压事件。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低钠盐在维持血压正常人群血压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低钠盐的降压效果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2021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SSaSS研究显示,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DECIDE-Salt研究进一步证实,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低钠盐的使用是安全的,不会增加临床高钾血症和其他严重不良事件。
尽管低钠盐具有显著的健康效益,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低钠盐的高钾含量可能对肾功能不全者构成风险,因为肾脏是排泄钾的主要器官,肾功能不全者往往无法有效排出体内多余的钾,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此外,高钾血症患者、服用某些降压药(如ACEI类、ARB类)或保钾利尿剂的患者,以及长期大量出汗的人,也应避免使用低钠盐。
在推广方面,低钠盐已获得多项政策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居民食盐摄入量下降20%”的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推广低钠盐,鼓励食盐企业生产和销售低钠盐。中盐集团作为盐行业的国家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发了多种低钠盐产品,并通过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广低钠盐的使用。
然而,低钠盐的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中国千百年来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使得很多人难以改掉高盐饮食习惯。此外,市场上盐的种类繁多,包括加碘盐、无碘盐、竹盐、海盐等,消费者在选择时容易产生困惑。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盐类,并控制每日摄入量在5克以内。
低钠盐的使用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合使用的人群来说,低钠盐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力度的加大,低钠盐有望在未来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