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退烧药混用致肝损伤,医生提醒:这些用药细节要记牢
感冒药退烧药混用致肝损伤,医生提醒:这些用药细节要记牢
“感冒药和退烧药混用导致肝衰竭”这一新闻屡见不鲜,却仍有不少人对这一用药风险缺乏认识。近期,一则关于“女子混用感冒药和退烧药导致肝损伤”的新闻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一位30岁女性因感冒发热自行服用多种感冒药和退烧药后,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最终不得不入院治疗。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合理用药的警钟。
对乙酰氨基酚:常见药物中的“隐形杀手”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目前最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广泛应用于感冒药和退烧药中。其解热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成为许多复方感冒药的标配成分。然而,这种看似安全的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却可能成为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常见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包括:
- 感冒药:泰诺酚麻美敏片、快克胶囊、日夜百服咛等
- 退烧药:泰诺林、必理通等
- 中成药:感冒灵胶囊、维C银翘片、999感冒灵冲剂等
混用风险:过量服用导致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差距较小,过量服用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江行教授指出,对乙酰氨基酚是造成肝衰竭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当人们在感冒发热时,如果同时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很容易导致该成分过量,从而引发肝损伤。
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后,通常是肝损伤程度越大,再生的程度就越大,从而导致肝损伤的消退和大多数情况下的自发恢复。然而,严重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会导致肝再生受损和无法控制的肝损伤,导致无法恢复,甚至死亡。在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后,肝脏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再生反应非常重要。肝再生由多种增殖信号通路共同调控,这些通路涉及激酶、核受体、转录因子、转录共激活因子。严重的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后会抑制增殖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肝再生受损。
安全用药指南:这些细节要记牢
为了避免感冒药和退烧药混用带来的风险,专家建议公众在使用相关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避免重复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
遵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服药次数,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服用。
避免药物叠加:不要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避免西药和中成药混用,以防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叠加。
特殊人群需谨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必要时选择替代药物。
服药期间禁酒: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酒精会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专家提醒,合理用药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在感冒发热时,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缓解症状而滥用药物。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建议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用药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