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黑城遗址:西夏古城变沙漠废墟
额济纳黑城遗址:西夏古城变沙漠废墟
额济纳旗黑城遗址(亦称黑水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黑水城遗址始建于西夏时期,当时西夏王朝在此设置“黑水镇燕军司”。黑水城是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
这是景区(含黑城与怪树林两部分)的西大门。景区非常大,要乘坐观光车走十多里才能到达《黑城》。
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扩建此城,并设“亦集乃路总管府”。黑城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
这是黑城西城墙及墙外的一片沙地。
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政权时期。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遭废弃。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近年来,由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
这是黑城西南角城墙及外部的伊斯兰教堂。穹坊庐式顶、壁龛样式的礼拜堂完整地矗立于荒野,土坯建成的圆顶清真寺尚未被风沙掩埋。
这是城外西南角的一座伊斯兰教拱北,巍然耸立地表。
黑城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
这是城墙西北角顶部筑有的5座高约13米的覆钵式佛塔,保存至今尤为珍贵,但同样面临风蚀坍塌的危险。
可以看出,西城墙已被黄沙堆积到墙头。 黑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也是塞外的一座军事重镇和繁华的西夏商业城市。
紧挨黑城的城西沙丘。
狂风有意羌笛怨,聚砾无情汉马嚎。
西夏文明今尚在,残垣断壁葬沙涛。
2001年06月25日,黑城遗址作为夏至元时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归入居延遗址项中。
遥想当年西夏,党项建都黑城。
丝绸贸易枢纽,塞外一颗明珠。
胡笳声伴驼铃,悠悠穿越时空。
昔日莺歌燕舞,如今沙漠围城。
这是城北快被沙漠吞噬了的土坯建成的“桑炉”等建筑遗迹。
远梦难酬丝路坎,驼峰如影照桑麻。
北城墙外的沙漠也快与城墙一般高了。
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旅游风景区。
这是西瓮城,快被沙子填满了。
往日客如麻,今天城漫沙。
但愿丝绸路,复兴更繁华。
南城墙内的沙子堆积如山,城内瓦砾漫地。 千年古邑黄沙漫,原是丝绸路上栈。
如今客来均成梦,残垣断壁驻扎难。
西城墙内的沙子被风吹的一楞一楞,像沙画大师的杰作。
这是黑城内的官署遗迹。
看了这些遗迹,对西夏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多民族反复融合的历史。
这是黑将军府邸遗迹。
黑城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位于居延地区。因此,黑城属于居延文明的一部分。 “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其意为“天”。19岁的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曾在居延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
昔日大客栈,今朝沙中墙。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
这是总管府遗址。
早在20世纪初,不少外国探险家就对神秘的居延文化进行了多次发掘考查。沙俄学者科兹洛夫对黑城进行了掠夺式挖掘,盗取了大量的史料。
黑城是北方的西夏国古都,名叫亦即乃,就是党项语的黑水城,黑城平面为长方形,现今城墙仍高耸地表达10米,城内的街道和墙壁及整齐排列的木头檐柱,从流沙中露出。
沙漠已经快将黑城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这是城墙西北角上保存较好的佛塔,为了保护文物,游客现在不准再上城墙了。
破墙砾石日西斜,一座孤城万里沙。
旧梦依稀丝路远,驼铃塔影客如麻。
历史烟波乱似麻,残垣断壁映荒沙。
丝绸古道重活跃,游客络绎逐晚霞。
珠连丝路立西疆,兵火侵城弃大荒。
忍看残垣悲惨烈,仰望古塔叹辉煌。
王朝更迭腥风远,幽思穿梭感悟长。
问讯史诗谁晓记?沧桑尽历有胡杨。
为了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触,借用一首诗作为结束语:
金戈铁马黑城废,无情黄沙日夜摧。
孓然独守忆当年,冷风热浪空自悲。
忽闻重开丝路语,梅绽二度花溅泪。
大漠古城重光日,是非功过青史垂。
本组照片摄于20170926. 编辑于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