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致盲“杀手”白内障,老年人应该做些什么?
面对致盲“杀手”白内障,老年人应该做些什么?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将全面介绍白内障的症状、成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常见眼疾。
白内障是指人眼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发生浑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晶状体是眼睛内部的一块透明的、柔软的双凸透镜,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从而产生清晰的影像。当晶状体发生浑浊时,光线无法正确地穿过晶状体,导致视物模糊。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白内障并不可怕,如果影响到生活,及时手术治疗就可以解决。
白内障的分类
白内障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已存在的晶状体浑浊。先天性白内障虽然比较少见,但其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却极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终身视力受损。后天性白内障则是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晶状体浑浊,老年性白内障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白内障是人体自然衰老过程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或早或晚出现白内障。
白内障的症状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
- 视力减退:视力逐渐减退是白内障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楚。
- 视物模糊:眼前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像是透过一层薄雾看东西。
- 单眼复视或多视:有时患者会感觉一个物体出现多个影像,这种现象在早期白内障患者中较为常见。
- 近视度数加深:一些老年白内障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近视度数突然加深,可能需要频繁更换眼镜。
- 眼前固定性黑影:一些患者会感觉眼前有固定的黑影,随着晶状体混浊的加重,黑影也会变大。
- 视物发暗和畏光:患者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会感觉刺眼,视物发暗,在夜间或暗光下视力可能稍有改善。
白内障的成因
白内障的成因主要与年龄有关,但也有其他因素可以引发白内障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因:
- 年龄因素:年龄是白内障最重要的诱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蛋白质逐渐变性、聚集,最终形成浑浊。
-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患白内障,家族中有白内障患者的,其发病几率也会增加。
-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好,会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白内障。
- 外伤:眼部受伤也可能导致晶状体损伤,从而引发白内障。
- 紫外线暴露:长期暴露在强烈紫外线下,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 药物副作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也可能引起白内障。
白内障的治疗
目前,尚无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或眼贴可治疗白内障,建议白内障患者不要轻易去购买所谓治疗白内障的药物。手术仍是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白内障手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护理简单。
很多人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白内障必须等到“熟透了”才能手术。事实上,现在的手术方法和手术设备较过去有了飞跃的发展,不必等到完全看不见时才进行手术。只要白内障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即可手术。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白内障过于成熟,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皮质过敏性葡萄膜炎等。因此,强调白内障不要等到看不见了再手术,只要视力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可以手术。
如何预防白内障
虽然白内障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一些措施可以延缓其进展:
- 防紫外线:外出时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或帽子,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的控制,定期检查眼睛。
-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延缓晶状体的老化。
- 定期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白内障。
老年人、糖尿病青光眼等疾病患者,如果发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请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不要等到视力严重影响生活才去就医,及时手术可以避免许多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