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香蕉园管理,生态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智能技术赋能香蕉园管理,生态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10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国家大力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在极端气候频发、国际形势复杂的大环境下有力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智能农业系统正逐渐改变传统的香蕉园管理模式。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种植者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以及病虫害情况,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环境保护。
智能农业技术在香蕉园管理中的应用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作为一种获取现实世界立体感知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农业场景目标的三维定位和点云重建,提取立体三维信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在农业中定位、测量和识别均具有较高精度,但仍面临模型复杂、场景受限、数据集少和立体匹配缺少评价标准等问题。未来,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着重从算法设计与优化、智能辅助平台搭建、数据集构建和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开展研究探索。
在日本,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农业的运作方式,从大型农场到个体农户,各地都有导入AI技术让产业升级并获得成功的案例。AI技术不仅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例如,自动行駛的曳引机、播种机、远端自动遥控的农田排水管理系统等。AI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展示了其在香蕉园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生态友好型香蕉种植模式
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但近几年橡胶价格持续低迷,且胶园劳动力投入大、胶园产出单一、生态功能不够显著等问题,严重影响胶农种胶的积极性。构建“橡胶+X”种植模式,可有效整合橡胶林下资源,提高胶园经济和生态效益,助力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在云南植胶区,通过间作香蕉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橡胶林土地、光照等资源,还增强了橡胶种植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胶农种植橡胶树的积极性。据统计,在橡胶林下间作香蕉,种植120株/亩,每串果穗平均重约22kg,平均亩产可达2500kg以上。这种模式在云南植胶区坡度25°以下,常规种植1龄后3龄以前的幼林胶园,或宽行密株的橡胶林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智能农业技术与生态管理的结合,为香蕉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精准管理,不仅实现了节水节肥,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推动香蕉种植业向更加环保和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土壤和水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智能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将为香蕉产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