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AI换脸和合成语音正成为诈骗新手段
当心!AI换脸和合成语音正成为诈骗新手段
近日,香港发生了一起震惊全港的AI换脸诈骗案,一家英国跨国企业的香港分公司被骗子利用伪造的AI换脸和合成语音视频,冒充总公司CFO,成功骗取2亿港币。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在诈骗中的新应用,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智能化的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AI换脸与合成语音:技术原理揭秘
AI换脸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深度伪造(Deepfake)实现面部替换。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算法,将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嫁接”到被模仿对象上。具体步骤包括面部检测、关键点提取、面部替换和融合等。由于视频是由连续的图片组成,因此只需将每张图片中的脸部替换,就能生成新的视频。
合成语音技术则基于语音合成,通常包括文本到语音(TTS)系统。该系统将书面文本转化为自然流畅的语音,涉及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和发音字典等多个组件的协同工作。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语音合成的质量。
案例剖析:2亿港币是如何被骗走的?
在这起香港诈骗案中,骗子首先通过邮件联系受害者,声称总部正在计划一个“秘密交易”,需要将资金转到香港本地账户。当受害者表示怀疑时,骗子进一步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的形式,伪造了一个“高管团队”来增加可信度。
在视频会议中,受害者看到了被Deepfake技术替换过的公司CFO和其他“同事”的面孔和声音。骗子甚至要求受害者进行自我介绍,以增加互动的真实感。最终,在“领导”的指令下,受害者分15次向5个香港本地账户汇出了总计2亿港币的资金。
如何识破AI诈骗的伪装?
面对日益智能化的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公安部网安局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多重验证,确认身份:在涉及钱款时,尽量通过电话询问具体信息,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AI换脸难以肉眼区分,因此不要轻易相信视频或语音。
保护信息,避免诱惑: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于不明平台发来的广告、中奖、交友等链接提高警惕,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以免被骗子“精准围猎”。
相互提示,共同预防:做好家中老人的宣传防范工作。提醒老年人在接到电话、短信时,要放下电话,再次拨打家人电话确认,不要贸然转账。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AI识别工具来检测视频的真实性。例如,Deepware等AI视频识别工具可以帮助识别Deepfake视频。在视频通话中,可以要求对方做出特定的面部动作,观察画面是否会变形。同时,要注意语音和嘴唇运动的同步状况,以及情绪是否符合等细节。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升级。只有通过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学习识别和应对新型诈骗手段,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这起2亿港币的诈骗案,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AI换脸和合成语音等技术,正在成为骗子手中的新武器。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掌握防范技巧,就能有效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