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嘉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何成了废话?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6: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嘉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何成了废话?

“一分为二这种话,说在理都说不错,说了等于不说,书面语言里称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平常就叫它‘废话’。”——陈嘉映

01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陷阱

陈嘉映,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着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这类看似普遍适用的“真理”实际上是一种空洞的废话,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无法真正解释复杂的世界。

陈嘉映以“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为例,揭示了这种“真理”的局限性。他指出,虽然“一分为二”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适用,但当它被泛化为一种普遍原则时,就变得毫无意义。例如,一块蛋糕可以切成两块,但也可以切成五块,这取决于食客的数量,而非辩证法本身。同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类成语在特定语境下很有道理,但一旦被总结为“事情都有两个方面”的哲学原理,就变得空洞乏味。

02

说理的真谛

陈嘉映强调,真正的说理应该基于逻辑和现实,而不是空洞的概念。他说:“说理是讲道理,讲道理就必须讲逻辑和现实。它不是指没有经验基础的空洞逻辑,而是指用理由来证明事实合理。因此,说服必须包括用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对说理的重视,体现了陈嘉映对真理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理不是抽象的、普遍适用的教条,而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逻辑和事实得以验证的结论。正如他所说:“3+2=5放之四海而皆准,意思是说,凡3+2,结果就是5,而不是说,无论你碰上什么,例如碰上三个勇士两只桃,都去3+2一下子。”

03

真理与现实的关联

陈嘉映的观点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不能简单地套用所谓的“普遍真理”。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具体的情境,通过逻辑和事实来寻求真相。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真理”和“理论”所包围,很容易迷失在空洞的说辞中。

陈嘉映的思想启示我们,要辨别真伪,避免陷入思维陷阱,就必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逻辑和事实来验证观点。正如他所说:“走出唯一真理观亦极其重要。”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某种绝对的、普遍适用的真理,而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寻找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陈嘉映的这些观点,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陈嘉映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明智的判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