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任丘3.4级地震引发热议:地震预警与应对全解析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6: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任丘3.4级地震引发热议:地震预警与应对全解析

2025年1月12日上午9时54分,河北沧州市任丘市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表示“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有人关心唐山地震前的征兆,还有人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提出疑问。本文将结合此次地震事件,探讨地震预警与预报的区别,分析网友热议的观点,并普及地震应对知识。

01

地震预警与预报:一字之差,含义大不同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发出的预测,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慢于电磁波的特点,向可能受灾的区域提前发出警报。

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发出警报。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后者传播速度慢、破坏力大。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纵波,实时并持续估计地震参数及其影响,向地震横波尚未到达的可能受灾区域发出警报信息。收到信息后,社会公众可以就地紧急避险,以保护生命安全,相关行业也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02

“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科学还是迷信?

“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是网友热议的一个观点。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预警的局限性。地震预警存在先天短板,就是存在无法实现的预警盲区。地震预警盲区就是在地震预警信息发送到感知人群时,破坏性地震波已经到达感知人群所处位置且已造成建筑物破坏。最令人遗憾的是,地震预警的盲区往往就是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区域,亦即极震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地震预警没有价值。由于地震波的衰减性,地震的破坏烈度由震中向外围按一定规律衰减,烈度最高区域称为极震区,低于极震区烈度又高于破坏性起始烈度的区域,称为地震预警有效区域。地震发生后,预警有效区域的范围会明显大于预警盲区,因此,进行地震预警意义十分重要。

03

地震信息传播:谣言止于智者

在地震发生后,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地震谣言屡见不鲜。例如,2025年1月7日,有人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消息称,“大同1月6日晚上12点发生了9.6级地震”,这一虚假信息迅速传播,造成恐慌。警方已对发布谣言者进行处罚。

专家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不得在互联网上发布地震预测信息。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中,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也有明确规定。

04

地震应对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掌握正确的地震应对知识,在关键时刻能救命。地震来临时,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险方法,才能尽量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一旦发生地震,该如何正确避险呢?

  1. 地震时在室内,注意寻找躲避点
  • 首先要关闭电源、火源。
  • 寻找掩护,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学会利用写字台、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蹲在房间的角落。
  • 远离玻璃制品和可能坠落的物品。
  • 如正好躺在床上,不要随意移动,用枕头和被子护住头部,若床上有吊灯则要赶紧撤离。
  1. 地震时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 地震时正好在室外,要注意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
  1. 被困废墟时,尽力保存体力
  •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稳定好自己的情绪。
  •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
  •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因为大声呼救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
05

历史的教训:唐山地震前兆的反思

回顾历史,1976年唐山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唐山大地震发生前,虽然有多次地震前兆和基层单位的预警报告,但由于国家地震局权威专家的错误判断和忽视,导致地震未能及时预报和预防。

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已经有了三次大的前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76年4月6日内蒙和林格尔6.3级地震、1976年4月22日河北大城4.4级地震。这些地震都是在华北地震带上。然而,国家地震局的权威专家梅世蓉坚持认为,华北地震带越来越趋于平静,这些前兆没有被梅世蓉视为前兆。

此外,还有多个单位或个人都预测到了这场地震,但他们的声音都被权威无视了。例如,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开滦马家沟矿地测科负责人马希融、北京市地震队华祥文、耿庆国等人,都曾对这次地震作出过预测。然而,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没有得到地震局权威、领导的重视。

06

结语

地震预警系统为实时、全自动、高时效,且24小时连续运行处理的技术系统,其实现和减灾效果的发挥需要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网、低时延的通信网络、高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多渠道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和有效的紧急避险及紧急处置措施。其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将在全国建成由1987个基准站、3269个基本站以及10349个一般站组成、平均台间距约为50千米(重点预警区12千米)的地震观测网络,并配置1个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1个国家备份中心、1个国家技术支持与保障中心、31个省级中心、173个市级发布中心以及3360个服务终端。中国地震预警网现由国家地震预警网和社会预警网组成。目前,项目已经在京津冀、四川、云南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

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表示,中国地震预警网的下一步建设目标,要在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萨周边地区等5个平均台间距约为12千米的预警重点地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预计将于2022年底全部完成。建成后,中国地震预警网将是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服务人群最广的预警网,也是全方位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罗地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