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转世”:一个传说如何影响了宋徽宗的命运
“李煜转世”:一个传说如何影响了宋徽宗的命运
宋徽宗赵佶被传是李后主转世,是向赵宋报仇的,所以他尊道反佛,沉迷丹青和女色,把大宋一顿折腾,连汴京都送给了金人,大宋宫廷迎来南唐灭国一样的巨变,妃嫔惨遭侮辱,貌美如花的公主都“谷道破裂而死”……
宋徽宗赵佶出生于元丰五年十月丁巳日(1082年11月2日 ),是宋神宗第十一个儿子。他爹的妃子多,稀里糊涂生下来十几个儿子,可是活下来的没有几个。
据说在赵佶出生之前,他爹宋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南唐后主李煜主动称臣,但赵匡胤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久便派兵灭了南唐,把李煜捉到汴京,封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违命侯”。
李煜身为一代帝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词曲更是世间罕有,更有大周后小周后两位绝代佳人相伴,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
李煜既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大情种,身为帝王,后宫红颜甚多,却只钟情于大周后,在大周后去世之后,收了小周后。
北宋文人龙衮的《江南野史》记载:后主自少俊迈,喜肄儒学,工诗,能属文,晓悟音律。姿仪风雅,举止儒措,宛若士人。酷信浮图之法,垂死不悟……太宗赐药,服之腹痛如绞,头足相接,谓左右……若有来世,当还赵氏之报……
李煜十分笃信佛教,开宝二年(969年),朝廷出钱招募平民百姓和道士做僧人,道士愿意为僧,则奖励二金,很快金陵城内僧人数量激增至万人。
宋军攻破南唐都城,烧杀劫掠,宫女妃嫔尽遭奸淫,有坚贞不屈者,投水而死。李后主看到如此惨状,肝胆俱裂。他被俘到汴京之后,每每想起宫城内的惨状,痛哭不已,于是提笔写下了那一首千古名词《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的美女都被宋太祖赵匡胤赏赐给了那些有功的将士,他把李煜夫妇囚禁在一处别院中。
根据野史传说,小周后长得很漂亮,宋太祖没有染指,但宋太宗不一样,多次征召小周后入宫。
每次小周后出宫,都是被五名太监用被子裹着出来,身上不着寸缕。回去后,李煜抱着小周后放声大哭。宋人根据这样的故事,画了一幅《煕强幸小周后图》,这幅图在宋亡后流传下来。冯海粟题画诗云:“江南賸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吹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在某个程度上,李煜是恨大宋的,恨大宋霸占了他的国土,欺他的子民,恨宋太宗侮辱小周后。
这种恨意已经进到了骨头里,可惜他无可奈何,只能期待来世。
赵佶出生的那天晚上,宋神宗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南唐后主李煜来访,扯住他的衣袖讨债。所以,宋神宗就以为这个儿子是李煜投胎转世。
赵佶出生的时候,他爹根本不待见他,出生的第二年才给他赐了名,虽然他排行十一,可真正意义上,上头只有一个哥哥,那就是宋哲宗赵煦。
还别说,赵佶确实与李煜有些相似,自幼聪慧,且稍加点拨就会书画,其文采也好。
到后来,宋神宗也想明白了,咱老赵家确实亏着人家老李,既然老李来讨债,咱就赏他终身富贵,反正皇帝之位轮不到他,有小六子(赵煦排行第六)顶着呢,再霍霍也霍霍不到祖宗的根基。
赵佶四岁的时候,他爹归天了,他哥哥赵煦即位,为宋哲宗。宋哲宗对这个弟弟挺好,封为遂宁郡王。赵佶自幼养尊处优,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在府内喜欢搂着美女画画。还喜欢骑马、射箭、蹴鞠(踢足球),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与道士方士交往,看了许多神仙鬼怪的道家经典,还跟着道士炼丹,梦想有一天能够修道成仙。
如果照着这样的情况发展,赵佶最后也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快活王爷。
但一个叫郭天信的道士,在看到赵佶的肩膀上有七颗黑痣之后,坦言他是文曲星转世,将来会成为皇帝。
赵佶其实不想当皇帝,他更乐得整天逍遥自在,当皇帝多累啊,对着那一帮文武大臣,操心国事,哪有做王爷舒坦呢?
可是命运由不得他,他是李后主转世,是来向大宋讨债的,要让大宋也遭受南唐的灭国之祸。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赵佶的哥哥宋哲宗驾崩,宋哲宗8岁登基,22岁就因病而死。奇怪的是,他的后宫皇后妃子们不少,却只生下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没能活到一岁。
按照宋朝兄终弟及的老规矩,接下来就该轮到老九赵佖,遗憾的是,赵佖小时候生病,郎中治疗过度导致瞎了双眼。
让一个瞎子当皇帝,岂不是有辱皇家脸面?
而宰相章惇则提出意见,说十一皇子赵佶是李后主转世,担心将来祸害大宋,既然大宋有“兄终弟及”的规矩,那就立简王赵似,毕竟简王赵似是宋哲宗的同母胞弟,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简王赵似排行十三,上头除了端王赵佶之外,还有排行十二的燕王赵俣。
宰相章惇的说法,得到一些大臣的认可,但皇太后向氏不答应?
为什么呢?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触碰到了守旧势力的利益,皇太后向氏就是守旧派的人,所以对于变法的人一直很感冒,宋神宗一死,向太后临朝听政,废除了新政,王安石郁郁而终。
而这个章惇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将,力主推行变法,且与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二人不睦。更令向太后忌惮的是,章惇身为第一宰相,直接插手后宫的事务,于绍圣三年(1096年)折腾出了一起废除孟皇后的案子。向太后担心章惇控制住简王赵似,变法重来,所以章惇的提议,直接被她否决。
便宜蛋糕落在了赵佶的身上。
最终,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官员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向太后糊涂了,这个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当初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的时候,就力推王安石的青苗法,被王安石看中,收为女婿。但此人奸猾,一看岳父失势,就左右摇摆起来,在岳父去世后,投向了守旧派。他有个哥哥叫蔡京,没错,就是后来赵佶最宠信的大宋第一权臣。
19岁的赵佶上位,对向太后非常尊敬,什么政事都请教向太后,可是当年李后主转世的说法,却困扰着大家。
赵佶究竟用是什么办法让大家消除了疑虑呢?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