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餐,小心胰腺“闹脾气”
春节聚餐,小心胰腺“闹脾气”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享美食。然而,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却有一种疾病可能悄然来袭——急性胰腺炎。据统计,春节期间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发期,其发病率比平时高出数倍。那么,为什么春节期间容易发生急性胰腺炎?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胃的后方,能够分泌胰液和胰岛素,负责食物消化和血糖调控。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内胰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通俗地说,就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没有消化吃进去的食物,而是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类似于“自己吃自己”。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胆道疾病: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胆道系统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当胆结石移位至胆总管并阻塞了通往十二指肠的开口时,胆汁就会反流回胰管,激活胰酶,进而引发胰腺炎。
饮食因素:暴饮暴食会导致胰液分泌过多,造成局部高压,严重时造成阻塞和逆流,引发胰腺炎。高脂饮食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增加十二指肠压力,导致乳头水肿,胰液倒流入胰腺组织,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酒精:长期饮酒会导致胰液成分的改变,增加蛋白成分,使胰液变稠,易在胰管形成栓子,最终引发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暴饮暴食后,大量进食油腻食物会导致血脂骤升,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饮食不规律的年轻人群体中。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
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严重疼痛,位于上腹或左上腹,可向背部、胸部放射。仰卧位时疼痛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进食会加剧疼痛。
恶心、呕吐:是常见伴随症状,短期内无法缓解。
黄疸:多见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
腹胀:早期由反射性肠麻痹引起,导致患者停止排便、排气。
发热: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等休克症状。
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饮食以低盐、低脂、低油腻为主,坚持每天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摄入刺激性强、产气多、高脂和高蛋白食物,同时要少食多餐,防止过饱。
控制体重:高血脂、肥胖、高血糖人群应进行积极锻炼,尽量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正常范围(18.5~23.9 kg/m2)。
适量饮酒:避免大量饮酒,安全的饮酒速度大约相当于每小时不超过一罐啤酒。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
春节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适量进食:保持正常的进食频率,减慢进食速度,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
均衡营养:保持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摄入,不要过度偏食。
选择健康食材:多选择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注意食品安全:选购食材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食用变质食品。
适度饮酒:如果要饮酒,一定要适量,避免醉酒。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年人:应选用易消化的食品,少吃油腻和辛辣,同时要控制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 儿童:家长要引导孩子健康饮食,少吃零食和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 孕妇:要确保饮食营养均衡,避免生冷、不洁食物的摄入,少吃腌制、熏制食品。
结语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胰腺健康。通过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