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冠疫情最新通报:病毒传播趋势分析
全国新冠疫情最新通报:病毒传播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1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重症和死亡病例有所增加,发热门诊诊疗量也在波动。同时,哨点医院监测发现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升高,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在1.3%-1.5%之间波动。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专家提醒公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积极接种相关疫苗,以应对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增加。
病毒传播趋势分析
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24年12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383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占据主导地位。具体来看,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JN.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31.5%、30.3%、35.9%、37.6%,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2.3%、64.3%、59.7%、59.1%。
XDV和JN.1变异株的传播特点值得关注。XDV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近期病例增多相关。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与JN.1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JN.1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主要在其基础上增加了1个棘突蛋白突变,增强了其免疫逃逸能力。截至2024年2月17日,美国CDC数据显示JN.1变异株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约占96.4%。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仍为EG.5及其亚分支,同时JN.1及其亚分支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除了新冠病毒,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但预计1月中下旬活动水平将逐步下降。不同省份间流行强度有所差异,北方省份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开始下降,而0至4岁儿童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此外,鼻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检测阳性率持续下降,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则维持在较低流行水平。
疫情形势评估
当前疫情形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重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112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7例)。
发热门诊诊疗量波动: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波动上升。12月1日至13日在6.9万至8.1万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上升至12月30日的12.8万(本月最高),12月31日为10.9万。
哨点医院监测情况:2024年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逐渐升高,流感样病例占比分别为4.0%、4.5%、5.4%和6.2%。同期,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下降,分别为1.8%、1.8%、1.7%和1.2%。
防护建议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公众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及时接种。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并定期通风换气。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疲劳,可增强免疫力。
合理用药: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切勿自行服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春运期间特别提醒: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备好防护用品;旅途中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注意手部卫生;返回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清洗面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
总之,近期病毒传播形势严峻,但通过科学防控和个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