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约车司机因蹭ETC被判抢夺罪,专家:具备“公然性”特征
上海网约车司机因蹭ETC被判抢夺罪,专家:具备“公然性”特征
近日,上海网约车司机范某因多次蹭ETC逃费被判抢夺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案例不仅为公众敲响了警钟,也进一步明确了蹭ETC行为的法律边界。
案件回顾:118次逃费终获刑
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范某为逃避缴纳通行费,驾驶小型轿车多次往返于某高速公路多个收费站,采用跟车、尾随过杆的方式闯关逃费。据统计,范某在半年多时间里共逃费118次,累计逃费金额达5800余元。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检察院以抢夺罪对范某提起公诉。最终,法院判处范某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这一判决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为广大车主敲响了警钟。
法律定性:为何是抢夺罪?
在司法实践中,蹭ETC逃费行为的定罪并不统一,曾出现盗窃罪、诈骗罪、寻衅滋事罪等多种定性。然而,近年来认定该行为构成抢夺罪的案例逐渐增多。
崇明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业务主任黄静波分析指出,范某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范某主观上明知尾随前车闯关逃费的行为能被收费员发现,客观上也当着收费员的面实施了闯关逃费行为。这种行为具备抢夺罪中的“公然性”特征。
此外,范某的行为也侵害了收费站对该路段通行费取得和占有的权利。虽然蹭ETC逃费并非直接夺取收费站的财物,但客观上导致了收费站失去应收取的通行费,与直接抢夺收费站财物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类似案例:ETC逃费行为频发
事实上,范某的案例并非个案。在四川筠连,一个犯罪团伙通过屏蔽ETC信号的方式偷逃高速通行费,涉案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经过警方两个多月的侦查,最终成功抓获4名嫌疑人,并为被害企业追回被盗资金80余万元。
在河南,一辆小型客车通过“大车小标”的方式逃费67次,涉及金额1309.81元。经过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和交警部门的联合行动,最终成功追缴了这笔费用。
严重后果:不只是罚款这么简单
蹭ETC逃费行为不仅会导致法律制裁,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15日以下拘留或警告,并可处200元以下罚款。
此外,逃费车辆还将被拉入高速公路黑名单,影响日后通行。在出口时,由于没有入口通行记录,车辆将按照全线最远距离收费。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车主需承担刑事责任。
规范使用:合法通行才是正道
为了确保ETC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速公路的有序管理,车主必须严格遵守ETC使用规定。根据高速管理ETC系统的相关要求,车辆必须符合ETC系统的要求,驾驶员必须正确安装ETC系统并保持其正常使用状态。同时,驾驶员不得在ETC系统通行时使用其他系统,如导航、蓝牙等,也不得随意关闭ETC系统。
上海网约车司机范某的案例再次警示我们,蹭ETC逃费不仅是贪小便宜的行为,更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它不仅侵犯了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广大车主应引以为戒,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合法使用ETC系统,共同维护良好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