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贤:风水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环境选择与布局的智慧
于希贤:风水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环境选择与布局的智慧
风水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来一直影响深远。然而,在现代社会,风水学却常常被误解为封建迷信。作为中国风水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用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风水学的真正内涵。
于希贤教授,1940年出生,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他不仅是国际地理学会地理学思想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地理》杂志副主编等。作为中国风水学界的权威,于希贤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地理学、城市规划、方志学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风水学大师”。
风水学的正确定义
于希贤教授指出,风水学并非封建迷信,而是一门调节人与周围环境气场,使之达到祥和协调的方术。它融合了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环境选择与布局智慧。
风水学的两大流派
风水学主要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两大流派。形势派,又称峦头派,注重地形地貌、山水走势等自然环境因素,通过观察“龙、穴、砂、水、向”来判断吉凶。代表人物有管辂、郭璞、杨筠松等,其著作如《管氏地理指蒙》《葬书》《青囊奥语》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理气派则结合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理论,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统一。其中,三元飞星派以蒋大鸿为代表,其著作《地理辩证疏》奠定了该派基础;沈竹礽的《沈氏玄空学》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八宅派则根据住宅方位和主人年命调整布局,杨筠松的《八宅明镜》是经典之作。
风水学的现代应用
于希贤教授强调,风水学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他将传统风水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应用于城市规划和个人住宅设计中。例如,在北京城市规划中,于希贤教授运用风水学原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使北京城的设计体现了中国最高智慧的哲学。
在住宅设计方面,于希贤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比如,住宅大门要避开路口,家中装修不要装梁,室内的颜色调配都有讲究。他强调,家中的财位要以大门立向确定,在这个方向上是财位。浴室选择透明玻璃是不恰当的,家中玄关的设置也有其独特玄机。
风水学的国际影响
1995年,联合国将这一年确定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年,于希贤教授被邀请到联合国大会上讲述中国的风水学。此后,他还在莫斯科大学专门开设风水学研究生课程。据统计,38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都曾邀请于希贤教授讲解风水。近年来,包括丰田公司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向他请教风水问题。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风水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可和接受。它不仅是一种环境选择与布局的智慧,更是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结语
于希贤教授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证明,风水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门具有深厚科学内涵的学问。它不仅在过去指导了无数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的设计,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风水学,既要继承其优秀传统,又要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创新,让这门古老的学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