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监测:人偏肺病毒阳性率上升,儿童需重点防护
最新监测:人偏肺病毒阳性率上升,儿童需重点防护
随着冬季的到来,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日常防护。
冬季高发,儿童易感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简称hMP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2001年首次被荷兰科学家发现,但研究表明它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60多年。这种病毒具有全球性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感染,但冬春季是它的高发期,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更容易暴发,比如学校、医院和养老院。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期hMPV感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全国hMPV检测阳性率为6.2%,虽然低于流感病毒的35.5%,但预计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将下降,hMPV可能成为主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hMPV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人群普遍易感,但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hMPV感染表现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人在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hMPV的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这意味着人可能会反复感染。这种病毒对儿童的威胁尤其大,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传播途径
hMPV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传播:
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释放携带病毒的飞沫。在不通风环境中,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约1-2米),被周围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闭环境容易相互传染。
接触传播:健康人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后,若再触摸口鼻等部位,也可能引发感染。病毒在适宜条件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增加了接触传播的风险。儿童喜欢触摸各种物品,容易通过手部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hMPV的特效疫苗和药物,预防主要依靠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准备食物或进食前要洗手;如厕后,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后,照顾生病的人后及处理垃圾后,都要用流动水清洗双手。
戴口罩、少聚集: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或前往环境相对密闭、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定时开窗通风:由于天气寒冷,大家多在室内活动,会增加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虽然目前尚缺乏针对hMPV感染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但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等措施,也能预防感染,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特别提醒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6个月以下婴儿、早产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需要特别注意:
- 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患病人群
-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常用物品
- 确保营养充足,增强体质
- 密切观察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虽然hMPV感染通常症状轻微,但对于高危人群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