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力新专利破解低频减载难题,AI预测让电网更稳定
江苏电力新专利破解低频减载难题,AI预测让电网更稳定
低频减载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安全措施,用于防止系统频率因有功功率缺额而下降。然而,传统的低频减载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近日,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成功申请了一项名为“预防低频减载的源荷相关性调频信号预测方法”的专利,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LSTM神经网络与Copula函数的结合
该专利的核心创新在于将LSTM神经网络和Copula函数应用于电力源荷预测。LSTM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通过引入门控机制,能够有效地记住远期信息并忽略不重要的细节,特别适合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LSTM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好地处理负荷数据的时间相关性和季节性特征,提高预测的精度。
Copula函数则用于合理刻画风、光出力和负荷的变化规律,生成典型出力场景。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为电力系统规划带来困扰,而Copula函数可以建立多种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分布模型,选取最优Copula函数作为风电、光伏和负荷联合概率分布,最后生成出力场景。
实际应用:减少低频减载事件,提高电网稳定性
通过这种创新的预测方法,江苏省电力公司显著提高了调频信号预测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电力供需情况,及时调整发电和负荷分配,从而减少低频减载事件的发生。据统计,自该技术应用以来,镇江地区低频减载事件减少了30%,电网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该技术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精确预测和智能调度,电力公司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发电计划,避免不必要的发电成本。同时,减少低频减载事件也意味着减少了停电风险,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用电体验。
未来展望: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负载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这项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电力调度的效率,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用电体验,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进一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安全、高效、清洁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