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徐汇区中小学全面推行午餐选餐制
上海首个!徐汇区中小学全面推行午餐选餐制
新学期伊始,上海徐汇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中小学午餐选餐制,全区86所中小学全面实施这一创新举措。其中,76所学校实行AB选餐,10所学校则采取自选餐模式,成为上海首个实现选餐制全覆盖的区域。这一改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餐饮选择,还通过提前一周公示菜单和数字化选餐系统,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决策,确保每一餐都既营养又贴心。
选餐制:从菜单到取餐的全流程创新
开学第一天,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午餐菜单就引起了广泛关注。A餐包括葱烧大排、鲜肉百叶包、黄瓜炒蛋、生煸青菜、平菇豆腐汤和蒸南瓜,而B餐则将葱烧大排替换为咸蛋黄肉圆,为学生提供了额外的荤菜选择。
为了确保选餐过程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徐汇区教育局开发了“汇治理”平台上的“汇选餐”小程序。学生和家长可以在开学前一周通过该程序提前选择心仪的餐食。这一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简化了选餐流程,还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饮食管理中来。
午餐AB餐选餐
开学首日,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午餐AB餐
“汇选餐”小程序的推出,让选餐变得更加智能化。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全校约1100名学生,学校针对前期的学生午餐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吃得更丰盛些,有更多元的选择,比如:有的孩子爱吃口味浓郁的,像红烧类、香炸类,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吃得清淡点。不少孩子爱吃扬州炒饭,色彩鲜艳,好看好吃,喜欢主食也能多翻花样。
徐汇区中小学校全面推行的学生营养午餐选餐制明确,一周营养菜谱需做到每天菜品不重样,食物种类每周至少25种,且AB套餐应搭配至少一种以上不同主荤菜品。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看到,菜单上的AB餐荤菜不同,比如:9月3日的菜单是黄焖鸭块、手工蛋饺、清炒元菜、猪猪包、扬州炒饭、西红柿蛋汤,B餐将手工蛋饺换成油面筋塞肉;9月4日的菜单是外婆红烧肉、福州鱼丸、西芹炒肉丝、杭白菜、白菜肉片汤、蒸山药,B餐将福州鱼丸换成美味鸡块。荤菜上,有的A餐是奥尔良鸡排,B餐换成香酥鱼排;有的A餐是蚝油牛肉丸,B餐换成香炸猪排。
开学第一周的选餐。
学校提前一周公示菜谱,孩子和家长在每周五或周末一起选餐。副校长黄蕾说,考虑到有些家长工作忙碌,如果忘记提前选餐,系统默认选择A餐。
学生根据不同的选择,分别取餐
学生依次取餐
午餐推行AB餐,是否会增加分餐时间?据介绍,为了方便班主任老师分餐、学生取餐,学校食堂为AB餐配备了不同颜色的餐盒,送餐的保温箱也采用不同颜色,比如:A餐是透明餐盒,B餐是红色餐盒。学校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如果当天临时变卦,又不想吃事先选好的饭菜,每个班级还会额外多备几份,陪餐老师帮助现场更换。
多元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减少食物浪费
田林第三中学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饮食偏好和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吃鸡,有些孩子有忌口的食物,还有些同学对鸡蛋、豆类等过敏。通过提供AB两种套餐,学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
开学前夕,学校和配餐企业根据学生的营养素需要量和国家膳食指南要求,制定适合初中生的营养午餐菜谱。考虑到学生的口味,主食上还增加意面、比萨等,更丰富多元。
田林第三中学午餐AB餐
临近午餐时分,配送人员将不同颜色的送餐保温箱送到教室门口,A餐是蓝色,B餐是灰色,同学们根据提前选择的套餐领取餐盒。
同学们根据提前选择的套餐领取餐盒
田林三中两个校区共有1800多名学生,如何让选餐、取餐更有序?开学前夕,学校提前一周向学生和家长公示午餐菜谱,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开学首日,教室里就贴上了开学第一周班里同学的选餐情况。午餐时分,同学们根据选餐名单,到教室外取餐。在取餐的同时,同学们也参与自我管理。
选餐让午餐多了一种选择
八年级小冯同学妈妈说,选餐让午餐多了一种选择,孩子体型偏胖,尽量挑选低脂的鸡肉或牛肉,避免挑选一些带骨头的食物,吃起来更方便。自家准备晚饭时,避免学校午餐吃过的食物,晚饭自然更受孩子欢迎。
课间点心:补充能量,避免攀比
除了午餐选餐制,徐汇区中小学还推出了课间点心试点项目。高安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为例,学校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提供干湿结合的点心套餐。开学首日,学生品尝到了牛角包和绿豆百合汤的组合。
高安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副校长单志宏介绍,干点包括松软蛋糕、提子面包、丹麦包和草莓果馅甜甜圈,湿点则有椰汁西米露、枸杞银耳羹和番茄汁等。点心在课后服务时间15时35分左右分发,学校有点心操作间可以加热,确保每周不重样、每月尽量不重样。
有点心操作间的学校还可自制点心或对配送点心进行加热
根据课间点心试点要求,学校可选择自制加工或配送方式。有点心操作间的学校可以自制点心,或者由中央厨房每日配送当日制作的点心到校,进行加工、包装。集中配送的点心则要求独立包装。这一举措不仅及时补充了学生的能量,还有效避免了自带点心可能引发的攀比现象。
本文原文来自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