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新课标,从“育分”转向“育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0: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新课标,从“育分”转向“育人”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的新时代。新课改强调从过去的“育分”、“育能”,到全面深化“育人”。课程标准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新教材则强化理科学习与科技创新培养。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堂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政策导向,理解课标要求,把握编者的意图和教学理念的变化。通过消化吸收教材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课标的框架下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多有效措施,以期在新课改的大潮中,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无疑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01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从“育分”到“育人”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2023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024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开始全面使用,普通高中新课标修订版即将公布。可见,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的新时代,从过去的“育分”、“育能”,到全面深化“育人”。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纲领,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的作用。这次课标修订,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案-新课堂-新考评”构成了课改的完整链条。

“课标”的最大亮点是倡导课程核心素养落地。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一一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行动图。可见,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的基因,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

02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新趋势

在AI 2.0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尤其是科技类素质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知识、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培养。科技素质教育企业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前沿科技知识,更在于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这个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教育者应当积极把握新的机遇,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与智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面对新时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和融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盛通教育乐博乐博的企业理念是「赋能数字时代的科技少年」,这要求对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科学技术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应用。同时以信奥赛、青科赛等为主的科创赛事和各类测评认证也为青少年的素质评价提供了实证与支持。教学与赛考的双向培养,从而让青少年拥有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最终实现科技培优,教育兴邦。

03

创新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小学教育当中,语文教育属于重要构成部分,是小学生智力、情感与个性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教学缺少趣味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小学生参与度较低等,进而导致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在语文教学当中对趣味教学法加以运用,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常而言,教师教学期间会更加重视教材的作用。一些教师为进行高效教学,会购买不少课外材料,借此对教学内容予以完善。然而,针对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当中只能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借助习题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所用资源非常单一,进而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对趣味教学法加以运用之时,语文教师可收集相应的辅助材料,借此体现出这种方法具有的特征。通过上述过程,除了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之外,还能丰富小学生学习资源,进而调动小学生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其中。

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加以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有所收获。然而,以往教学方法早已无法对现阶段教育需求予以满足。教师应当结合现阶段教育背景,积极调整现有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与上述标准非常符合,教师在对这种方法加以运用之时,可借助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对知识加以呈现,促使学生展开讨论,有效锻炼其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在过去教学当中,多数教师都通过讲授方式开展教学,小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被动听讲与识记,长此以往,小学生会渐渐失去语文学习兴趣。伴随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在课堂之上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让小学生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凭借大脑进行想象,而是可以更加直观地对教学内容加以呈现。在语文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可以快速集中小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比如,进行《秋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备课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在网上搜集和秋天有关的视频与图片,同时筛选大雁南飞、丰收和落叶等资料,对其加以系统整理,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之初,教师不要对教材内容直接进行讲述,而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对备课阶段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展示。学生完成观看以后,语文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季节的视频与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天”这个答案。在此之后,教师可在黑板之上写出:秋天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景色?借此引导小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们互相补充。当学生分享完以后,教师可以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秋天有关。教学之前,教师可借信息技术对秋天景色进行展示,让学生快速回忆秋天有关的事情,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应试教育长时间影响之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仅重视知识讲解,很少和学生交流互动,并未体现出学生具有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很少参与互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伴随素质教育这一理念逐渐深入,语文教师需对教学理念进行持续更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这样有助于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比如,进行《四个太阳》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之后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有效提高其阅读效率。例如,教材当中所说的四个太阳是指真的有四个太阳吗?小学生完成阅读以后,能够找到问题答案,即四个太阳并非真实的四个太阳,作者描写的是四个季节。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都清楚一年包含四个季节,哪名同学可以说一说这四个季节的特色?通过上述探究性问题,除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之外,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会受到环境影响,逐渐形成不同性格。性格外向的小学生会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即便回答错误,也丝毫不影响其课堂参与热情。但是,性格内向的小学生的存在感非常低,如果教师不点名,这些学生很少与教师互动,这对学生成长与学习十分不利。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在活动当中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借此提升小学生课上参与度,促使学生在活动当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比如,进行《坐井观天》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让小学生扮演青蛙与小鸟,扮演青蛙的小学生要拿出一张白纸,把白纸卷成圆筒,然后通过圆筒观察外界事物。教师讲述完活动规则以后,小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活动状态,出色完成扮演。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扮演青蛙与小鸟的小学生互换角儿,促使学生对课文当中小鸟与青蛙所处的不同位置进行了解,促使小学生认识到在对待事物以及思考之时,必须将目光放长远,切勿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

04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书匠”到“引路人”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堂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政策导向,理解课标要求,把握编者的意图和教学理念的变化。通过消化吸收教材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课标的框架下全面发展。

三个读懂:读懂政策导向,读懂课标要求,读懂编者意图和变化理念。三个理解:在新的背景下,理解学科,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对待教材的三个阶段:消化吸收(理解教材、吃透课标、教材变动精神落实),探索创新和循证研究。

05

未来展望:个性化、智慧化学习体验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语文课堂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慧化。通过AI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同时,AI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作业批改等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初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