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低血压竟然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48: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血压竟然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低血压,这个看似平常的健康问题,可能暗藏风险。最新研究发现,低血压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低血压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专家提醒,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注意低血压的预防和管理。

01

低血压与心血管健康的隐秘关联

直立性低血压,也称为姿势性低血压,是一种人们姿势改变时发生的血压下降现象。此前,有研究发现:直立性低血压可能是神经系统出现问题的一个早期信号!这意味着,通过观察直立性血压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提前识别出那些处于痴呆高风险的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延缓疾病的发展。

直立性低血压或增加未来痴呆症风险!在2023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高血压》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 Change, Dizziness,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the ARIC Study”的研究,他们对来自“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的11,644名参与者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他们招募了11,644名被试者,平均年龄是54岁,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女性(54.1%)。科学家们跟踪了他们平均26年,结果发现有2303人后来得了痴呆症。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特别关注人们从躺着到站起来后血压的变化。他们发现,在站起来后大约30秒和50秒时,如果收缩压(就是高压)突然降得很低,但之后测量又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和人们感到头晕以及后来得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系。

为了更清楚地找出这种关系,科学家们还做了一个比较:对于那些在第一次测量时收缩压降得特别多的人(比如降了20 mmHg以上,或者降了10到20 mmHg之间),他们得痴呆的风险比那些血压基本稳定的人要高。具体来说,降得最多的那组人,他们得痴呆的风险是血压稳定的人的1.22倍。虽然这个风险增加了一点,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为95%的置信区间是1.01到1.47,意味着这个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降得稍微少一点的那组人,风险也稍微高一点,是1.10倍,这个风险增加得更少,置信区间是0.97到1.25。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直立性低血压与痴呆症的这种关联呢?同样是在2023年的《高血压》期刊上,另一篇研究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直立性低血压之前就被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和痴呆风险的增加有关。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关联,瑞典的研究团队对老年人群中的直立性低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后续痴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考虑了这些健康问题出现的时间顺序。

在一项为期15年的人群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2703名没有患痴呆症的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3.7岁。这些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是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共1986人),另一组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共717人)。研究中,直立性低血压被定义为从仰卧位站起后,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达到或超过20/10 mmHg。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的诊断则由医生确认或来自相关登记记录。

分析结果显示,在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中,有21.9%的人存在直立性低血压,且这部分人后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然而,在没有心血管疾病且后来患上痴呆的参与者中,直立性低血压与痴呆之间的直接关联并不显著。但在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中,那些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相比没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其痴呆的发病风险更高。

图注:在老年患者中,直立性低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痴呆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直立性低血压与痴呆之间的关联可能部分地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的中间作用。此外,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如果他们还伴有直立性低血压,那么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影响。

直立性低血压出现得越早,认知衰退风险越高!为了深入了解直立性低血压、痴呆和心血管疾病三者之间的联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团队从帕金森病(PD)与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入手。

这项发表在《神经病学》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并不是直立性低血压越严重,认知衰退的风险就越高。真正重要的是直立性低血压首次出现的时间——出现得越早,认知衰退风险越高!具体而言,在PD患者中,直立性低血压早出现一年,认知衰退风险就上升14%;而在MSA患者中,MSA症状早出现一年,认知受损风险就增加41%。

不过他们并没有发现直立性低血压与α-突触核蛋白、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或脑血管病理等现象有什么关联。

基于这些观察,研究者们提出假设,认为是直立性低血压造成的缺氧导致了非特异性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而非特定的病理恶化。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影响了认知功能。他们推测,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脑血流频繁地减少,继而引发的慢性缺氧,可能是造成神经退行性病变并随后导致认知障碍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者们指出可以通过治疗直立性低血压来改善脑血流灌注,有可能降低痴呆的风险,但这一假设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不过这一研究是基于PD 和MSA患者做出的,其结果对于其它人群的普遍性意义还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来支持。

小结
首先,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建议每天喝1.25到2.5升的水,这有助于防止脱水,而脱水正是导致血压下降的一个因素。另外,在饮食方面,避免一次性吃太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饭后血压的下降。增加一点盐的摄入也有助于提升血容量,可以通过适量增加食物中的盐分或根据医生的建议补充钠盐(大约0.5到1.0克/天)。

穿着弹力袜或腹部束带等压缩衣物也是一个好主意,它们能帮助血液更好地回流到心脏,减轻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学习一些简单的体位调整技巧也很有用,比如站立时可以交叉双腿、做些轻微的小腿抬高动作或下蹲练习,这些都能帮助你在改变体位时更好地管理血压。

最后,学会识别自己的症状,并在从躺着或坐着转换到站立时,慢慢改变体位,这对于预防症状的发作至关重要。通过这些小改变,你可以大大降低直立性低血压给你带来的不便。记住,照顾好自己,从注意这些细节开始!
参考文献:

  1. Ma Y, Zhang Y, Coresh J, Viswanathan A, Sullivan KJ, Walker KA, Liu C, Lipsitz LA, Selvin E, Sharrett AR, Gottesma
02

高温天气下的低血压预防

夏季高温天气下,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气温升高会导致机体小血管扩张、外周循环阻力下降,同时显性发汗增多,体液和盐分排出增多,循环血量下降。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夏季的血压比其他季节更低,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专家建议,夏季预防低血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加饮水量: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导致的血压下降。
  2.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减少体液流失。
  3.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
  4. 穿着适宜: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03

低血压的日常管理

低血压的管理需要从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两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管理建议:

  1. 生活方式调整

    • 合理饮食:增加盐分摄入(在医生指导下),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
    •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度强度的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
    •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 注意体位变化:从躺卧到站立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快速改变体位。
  2. 医疗干预

    • 定期监测血压:使用家用血压计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异常。
    • 遵医嘱用药:如有必要,按医生建议使用提升血压的药物。
    • 穿戴压缩衣物:如弹力袜,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04

专家建议与最新指南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低钠盐作为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被列为IIa类推荐,A级证据。研究显示,低钠盐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特别是在高血压患者中。专家建议,对于没有中重度CKD且钠摄入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可采用低钠盐或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来补充钾。

心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45%以上。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均可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推荐每日摄入钠不超过2 000 mg(相当于食盐5g/天),钾摄入不少于3 510 mg/d。然而,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钠摄入量超过WHO推荐量两倍余,而钾摄入量约为WHO推荐量的一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居民食盐摄入量下降20%”。实现这一目标,亟需行之有效、且可大范围推广的公共卫生策略。

富钾低钠盐(下称“低钠盐”),是在普通食盐中混入一定比例的氯化钾制成的食盐替代品,既达到减钠不减咸,还实现“双重”降血压目的。指南指出:“尽管未能将钠摄入限制到每日2000mg以下,但SSaSS研究和DECIDE-Salt研究所展现出的通过使用低钠盐减少心血管病的因果证据是令人信服的”。基于此,指南建议:对于没有中重度CKD且钠摄入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可采用低钠盐或水果蔬菜丰富的膳食补充钾摄入。该推荐为此次新增推荐,为IIa级推荐,A类证据。

图2 ESC指南指出,SSaSS和DECIDE-Salt研究为低钠盐减少心血管事件提供了坚实证据

此前,已有多个国内外指南将低钠盐作为生活方式手段进行推荐。如2022 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3 年《ESH 高血压管理指南》、《ESC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202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等。而近期发布的《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则系统梳理了低钠盐的科学证据,提出了合理使用低钠盐的推荐意见。低钠盐有效、安全、简单、经济,对全人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高等研究院)

低血压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血压,可以有效维护心血管健康。如果你经常感到头晕、乏力,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