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CAR-T疗法成功治愈红斑狼疮患儿,医学界迎来重大突破
全球首个!CAR-T疗法成功治愈红斑狼疮患儿,医学界迎来重大突破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全球首个接受CAR-T治疗的红斑狼疮患儿灿灿(化名),在经过短短半个月的治疗后,顺利出院。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红斑狼疮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医学界在攻克这一顽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红斑狼疮:传统治疗的困境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长期无法治愈,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失调,导致身体攻击自身的健康细胞,造成多器官损伤。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面部蝶形红斑、疲劳、低烧、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疼痛与僵硬等。由于症状复杂,红斑狼疮常常容易被误诊。
目前,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使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疟药物(如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近年来,贝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已获批用于红斑狼疮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传统治疗方法存在诸多局限。药物治疗副作用大,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需要长期服药。对于难治性红斑狼疮患者,即使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病情仍可能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CAR-T细胞疗法: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为红斑狼疮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疗法通过基因工程对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并杀死特定的靶细胞。具体来说,医生会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面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这种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靶细胞上。改造后的T细胞再被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其免疫杀伤作用。
在灿灿的案例中,医生采用了靶向CD19的CAR-T细胞疗法。CD19是一种在B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而B细胞在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清除异常的B细胞,CAR-T细胞疗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灿灿的治疗历程
灿灿在3年前不幸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些年一直在浙大儿院风湿免疫科接受治疗。然而,她对多种药物都不敏感,病情始终不见缓解。今年2月,灿灿在随诊时发现新出现了尿蛋白,检查结果显示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2000毫克,接近大量尿蛋白,若继续升高,必然发展为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在得知灿灿的情况后,浙大儿院副院长毛建华提议她可入组团队正在推进的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治疗难治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的临床研究。2月8日,灿灿入组到红斑狼疮CAR-T治疗临床研究项目。2月22日,研究团队对她完成T细胞单采。3月12日,经过CAR-T处理后的细胞被回输到灿灿体内。
“在改造T细胞后,注射回患儿体内时,整个治疗过程,孩子的感受就跟一次时长仅十多分钟的输液差不多,不用承受那么多痛苦,副作用反应也很快过去。”该临床项目联络人、浙大儿院肾脏内科医生何雪说,3月27日,在回输半个月后,灿灿顺利出院。
未来展望:从红斑狼疮到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灿灿的成功治疗案例,不仅为红斑狼疮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Schett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靶向CD19的CAR-T细胞疗法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都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显示,仅需1剂,15例危及生命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就获得了持续的、无维持药物的缓解。中位随访15个月后缓解持续存在,所有患者都实现了完全缓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徐晓军表示,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不局限于白血病,从国际研究来看,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很显著。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未来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AR-T细胞疗法将成为治疗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