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功臣羊祜:与陆抗交好,百姓立碑纪念
晋灭吴功臣羊祜:与陆抗交好,百姓立碑纪念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他是曹魏晚期与西晋早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一代名将。羊祜出身泰山名门望族羊氏家族,家族人才辈出,东汉名臣蔡邕为其外祖父,他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曾任上党太守;其胞姊羊徽瑜为晋景帝司马师的皇后。
羊祜在曹魏时代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官职。司马炎称帝后,羊祜深得司马家信任,升任尚书左仆射、车骑将军,官至征南大将军。去世后被追认为“太傅”。
在晋灭吴的过程中,最初羊祜任荆州都督(269年),掌握荆州晋占区一带军政大权。在此期间羊祜不尚武力,以柔和手段管治,用诡计使吴驻守石城(今湖北钟祥市)的兵力退却,并在统辖地区屯田,加强军事实力。
羊祜在任时与东吴名将镇军大将军陆抗关系良好,还曾送药给他。(羊陆之交)
272年步阐献西陵城降晋,当时驻守荆州吴占区的陆抗急袭西陵,前往救援的羊祜、徐胤以围魏救赵计谋分散陆抗兵力,杨肇驰援西陵。然而杨肇在西陵城外遭陆抗伏击而惨败,献城降晋的吴将步阐也被陆抗军队擒杀。羊祜也未及攻下江陵就退兵,此乃西陵之战。战后羊祜遭到弹劾:「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被左迁平南将军。
羊祜经此败战后小心警慎步步为营,以修筑城寨的方式扩大晋的疆土,汉水与长江之间皆为晋所有;同时又对吴地军民施以怀柔信义,不断动摇吴军将领的忠诚。他的做法在吴地发挥作用,多位吴军将领降晋,吴地人民对羊祜心悦诚服,尊敬地称其为“羊公”,而不称其名。
吴军统帅陆抗也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二者对峙期间最有名的事件是陆抗曾经送酒给羊祜,羊祜不多疑直接享用。又陆抗重病,羊祜派人送去良药,部下怕药中下毒,劝陆抗不要吃,陆抗服之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在二者对抗期间,荆州战线处于和平状态。
后晋武帝想封羊祜为南城郡侯(领泰山郡的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不过羊祜以汉高祖封张良留侯为例,婉拒司马炎的恩赏只请封巨平县侯。与唐《晋书》本传的追封诏一样。
晋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卯日(278年12月27日)羊祜病重临死之前推举杜预担任镇南将军。杜预果真不负羊祜举荐,奇袭西陵,三陈平吴,在其后的灭吴战争中担任西线统帅,计取江陵,招降交、广。晋灭吴后,武帝流着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病逝后,襄阳百姓为纪念羊祜,在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岘山建庙立碑,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此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
东晋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记载了堕泪碑的定名由来。
羊祜在朝中不兴朋党、谨言慎行,虽然受他推举而为官者不在少数,但他事后焚烧推举手稿,很多获推举人竟不知晓受何人推举。有人批评羊祜过于缜密,羊祜以“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作为回答。
羊祜作为文学家,又喜爱山水,著述理应很多,而且他长期的政治、军事生涯,也写有大量的表、疏等文章。但由于他为人谨慎,很多手稿都被付之一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