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息肉治疗的新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47: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息肉治疗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正逐渐成为治疗胃息肉的重要选择。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ES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显著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什么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手术技术,主要用于切除较大、浸润较深的消化道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与传统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病变的完整切除,尤其适用于消化道肿瘤的精准治疗。

02

ESD手术过程

ESD手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内镜检查与定位:医生通过内镜精确定位病变部位,评估其大小、深度及位置。

  2. 黏膜下注射:使用注射针向病变组织下方注射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使其隆起并与底层组织分离,形成安全的操作空间。

  3. 切割与剥离:使用高频电刀沿病变的边缘精准切割并剥离组织。这一过程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4. 组织回收与止血:切除的组织通过内镜回收,并根据需要使用止血工具处理术中出血。

03

ESD的优势

ESD技术在治疗胃息肉方面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微创性:无需开腹手术,通过内镜即可完成操作,创伤小,恢复快。

  • 精准切除:能够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减少残留和复发的风险。

  • 保留器官功能: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消化道结构改变,保留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 术后并发症少:与传统手术相比,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恢复更快。

04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 禁食与饮食调节:术后需按医嘱禁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再到正常清淡饮食。

  • 卧床休息:术后24小时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周内避免大幅度活动。

  • 定期复查:术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05

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近年来,ESD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显示,ESD的整体切除率高达87.9%至96%,远高于传统EMR的44.5%至63%。此外,ESD术后复发率仅为0.9%至2%,显著低于EMR的7.4%至17%。

ESD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 较大或复杂的早期癌:如胃、食管、结肠的早期癌症,尤其是面积较大、但没有转移到淋巴结的肿瘤。

  • 癌前病变:如广泛的消化道腺瘤或有恶变风险的病灶。

  • 良性息肉:特别是较大或位置特殊的息肉。

06

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必将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患者而言,ESD不仅意味着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它为早期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选择。随着ESD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实现疾病的早期治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