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南海争端和无人机作战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南海争端和无人机作战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理念,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指导价值,更在现代战争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南海争端和无人机作战这两个当代军事热点领域,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
南海争端中的孙子兵法应用
南海是南中国海的简称,是指中国南海地区。中国南海、东海和黄海三大边缘海中,以南海面积最广、邻国最多、资源最丰富。研究大国竞争背景下南海安全形势新特点,探究应对南海安全威胁之策,对于我们维护周边海洋安全特别是南海安全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南海争端中,孙子兵法的“伐谋”和“伐交”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孙子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主张通过谋略和外交手段来化解冲突,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这一思想在当前南海局势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南海争端对海洋治理合作的干扰,中国可以借鉴孙子兵法中的“伐谋”思想,通过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机制,降低各方在领土和资源争端中的对抗性。例如,利用海南自贸港的区位优势,在RCEP框架下加速推进与东盟及14个成员国的经贸往来,通过经济纽带增强区域内的相互依赖,从而降低冲突的可能性。
同时,“伐交”思想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启示。在当前南海地区安全架构呈现“碎片化”的背景下,中国可以通过多边外交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和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例如,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制定和落实,为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无人机作战中的孙子兵法体现
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作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其发展趋势与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思想不谋而合。孙子强调“兵贵神速”“奇正相生”,主张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出奇制胜。这些理念在无人机作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执行情报收集、战场态势感知、目标跟踪和打击等军事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对于发展无人机力量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无人机作战正成为地区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近期的伊朗和以色列对抗,还是从持续进行的俄乌冲突来看,小型化、智能化无人机技术发展愈加迅速,无人机指挥控制通信方式日益多元,无人机作战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在作战行动中,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凭借航时长、挂载能力强、打击精确、可全天候飞行等优点,能够呈现出极大优势。但在对方防空力量较强、进行城市战或陷入拉锯战、消耗战的情况下,小微型无人机更加具有组装便捷、携带方便、部署灵活,不易被雷达、光电、红外等探测到的优势,特别是在夺取低空制权上,小微型无人机在获取小范围情报、侦察监视方面往往具有以小制大的效果。
无人机集群作战不只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应用场景,而且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随着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发展,战场应用也变得更为常见。比如,无人机集群智能感知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提高无人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进而更加有效把握战机,实现精准打击。而高分辨侦察、目标识别、自动跟踪、快速瞄准等算法迭代更新,则能够提高小范围内打击精度,以及发现即摧毁能力。
在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方面,近期,俄罗斯在战场上使用了光纤与FPV无人机进行通信,引发了人们对无人机作战指控回归“有线”的关注。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遥控、遥测、跟踪测距和任务信息传输的数据链系统,从最早的有线电连接,到无线电控制,再到光纤通信控制,主要考虑的是抗敌干扰能力。光纤信道内部传输保密性较好,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且光信号传输带宽更宽,能够保证高质量视频图像传输,从而提升无人机打击精度和效能。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持续价值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其跨越时空的智慧。在南海争端中,孙子兵法的“伐谋”“伐交”思想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无人机作战中,其“兵贵神速”“奇正相生”的理念与现代战争的特点高度契合。这些都表明,《孙子兵法》不仅是古代军事理论的瑰宝,更是指导现代战争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当今世界,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巨大,控制战争规模、减少战争伤亡、降低附带损失,已成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主张凭借己方优势力量,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全面的准备和绝对优势的持续保持,瓦解敌方的政治基础和战略,陷敌于孤立无援境地。这一思想不同于西方的战略威慑理论,体现了中国战略思想的灵活性。
在现代战争中,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在南海争端和无人机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这不仅展示了孙子兵法跨越时空的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既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又要善于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通过综合施策来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