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致多人死伤,暴露出红曲菌安全性隐患
日本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致多人死伤,暴露出红曲菌安全性隐患
2024年3月,日本小林制药的红曲保健品引发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红曲菌保健品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红曲菌,这种源自中国的传统发酵食品,近年来因其降胆固醇的功效而备受追捧。红曲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Monacolin K的物质,这种物质与他汀类药物中的洛伐他汀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此外,红曲菌还含有辅酶Q10等有益成分,进一步增强了其保健功效。
然而,红曲菌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在发酵过程中,红曲菌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桔青霉素。这种毒素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是导致小林制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各国都设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如日本的限量标准为200微克/千克,欧盟标准为100微克/千克,中国标准为50微克/千克,但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难度仍然存在。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红曲菌保健品,消费者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首先,要理性看待红曲菌的功效。虽然Monacolin K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但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红曲菌中“是否含有洛伐他汀”以及“含有多少洛伐他汀”,跟发酵过程密切相关。而产品宣传中标注出来的,通常是“红曲”的含量,而不是“洛伐他汀”的含量。换句话说,你吃的红曲保健品中到底含有多少“有效成分”,是相当没谱也无法保障的事情。
其次,要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科学依据。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
- 查看产品是否具有“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
- 关注产品成分,特别是Monacolin K和辅酶Q10的含量
- 注意产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如桔青霉素
- 遵循推荐摄入量,避免过量服用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红曲菌保健品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对于需要降胆固醇或降血脂的人来说,他汀类药物的含量精准可控、也不大可能含有其他杂质,是比“红曲保健品”更好的选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根本。
红曲菌作为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其保健功效和安全性问题都需要科学的验证和合理的使用。在选择红曲菌相关产品时,应谨慎对待市场上的夸大宣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科学依据,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