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三明治:三种风味任你选,从入门到进阶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6: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DIY三明治:三种风味任你选,从入门到进阶
三明治,这种源自英国的便捷美食,如今已风靡全球。它不仅美味多样,还富含营养,是全球广受欢迎的食物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场创意三明治DIY大赛,看看谁能做出最美味的三明治!
01
经典款:英式黄瓜三明治
英式黄瓜三明治是下午茶的经典款,制作简单,口感清淡,非常适合三明治新手。
食材:
- 黄瓜半根
- 沙拉酱2勺
- 煮鸡蛋2个
- 火腿片四片
- 玉米粒少许
制作步骤:
- 黄瓜用切片器切薄片,玉米粒煮熟,火腿片切小丁。倒入一个结实的食品袋,全部食材混合成酱,抹在烤好的面包片上。
- 夹好的三明治装入塑料袋,用重物压了一会儿,就好了。
02
创意款:越南法式三明治
越南法式三明治融合了东南亚的风味,口感丰富,带有异国情调,是喜欢尝试新口味的美食达人的首选。
食材:
- 越南法棍1个
- 猪里肌肉90g
- 酱油1大匙
- 味醂1大匙
- 是拉差辣椒酱1大匙
- 白糖1小匙
- 蒜末1/2小匙
- 黑胡椒1小撮
- 白萝卜40g
- 红萝卜20g
- 料理醋2大匙
- 白糖1大匙
- 盐2小撮
- 小黄瓜片5片
- 洋葱圈少许
- 绿卷萵苣2片
- 香菜少许
- 是拉差美乃滋辣椒酱
- 美乃滋2大匙
- 是拉差辣椒酱1大匙
- 糖稀1小匙
- 青阳辣椒碎1小匙
- 奶油美乃滋抹酱
- 奶油1大匙
- 美乃滋1大匙
制作步骤:
- 分别将2款酱料的材料拌匀,并将是拉差美乃滋辣椒酱装进挤花袋中。
- 原配方使用的「青阳辣椒」是韩国家培育品种,口味较辛辣,生食可以解腻,很适合在吃重口味、油腻的食物时搭配。但由於在台湾市面上不易找到,可使用一般的青辣椒替代。「糖稀」又稱寡醣、低聚糖,通常是以麦芽製成,是韩国家庭常备的料理用糖浆。甜度较一般果糖、砂糖低,能让料理更有光澤。可以市售果糖取代,但要适度减少用量。
- 将猪里肌肉和所有调味料放入碗中拌匀,腌制30分钟。
- 将红、白萝卜切丝,与腌料一起放入碗中腌制15分钟,腌好的萝卜丝用手拧干。
- 将小黄瓜和洋葱切成厚约0.3cm的薄片,洋葱圈用冷水浸泡约10分钟,去除辛辣味。
- 用热好锅的平底锅,将腌好的猪里肌肉充分煎炒,直至水分收乾。
- 先用大火炒熟,再改小火慢慢翻炒,才不会将猪肉炒焦。
- 将越南法棍从中切开,两片内面均匀涂上奶油美乃滋抹酱。
- 将绿卷萵苣撕成细条状,再填满面包。依序将小黄瓜片和洋葱圈排成一列。中间填入满满醋渍萝卜丝。
- 放上炒好的猪里肌肉,再均匀挤上是拉差美乃滋辣椒酱。依个人喜好放入香菜,阖上面包即完成。
03
健康款:全麦牛肉三明治
全麦牛肉三明治选用全麦吐司和优质牛肉,搭配新鲜蔬菜,既美味又健康,是注重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食材:
- 全麦吐司3片
- 牛肉卷125克
- 鸡蛋2个
- 生菜3片
- 番茄1个
- 花生酱2勺
- 海盐黑胡椒若干量
制作步骤:
- 准备现卷现切的牛肉卷。
- 用橄榄油略煎,翻面煎。
- 大概3分钟牛肉卷就全熟了,撒海盐黑胡椒调味。
- 煎2个鸡蛋备用。
- 取一片全麦吐司,抹上花生酱。
- 再放上生菜和牛肉卷,还有番茄和鸡蛋,盖上另一片吐司,同样的食材做一层,三层合在一起。
- 中间切一刀,就完成了。
无论是经典的英式黄瓜三明治,还是创意的越南法式三明治,亦或是健康的全麦牛肉三明治,总有一款能打动你的心。快拿起你的厨具,发挥创意,制作出属于你的美味三明治吧!
热门推荐
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特斯拉车型标准胎压指南:从检查到维护的全方位解析
风筝与梦想,风筝承载的梦想
体检紧张血压高怎么办
房屋买卖关系的法律解读:从合同签订到权益保护
新疆阿勒泰地区食葵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粉体分级技术的发展与典型设备分析
财务人员必知的常用发票知识
中医丨祛除邪气、疏通经络......小小刮痧板,养生作用大!
牙周病怎么办?一文了解牙周病原因、症状及3大治疗方法
初学日语入门50音图学习指南:从基础到高级
区块排除法定义及其法律适用研究
未来网络战:智能化与韧性化
四柱八字怎样判定喜用神,喜用神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扬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精美吗,您有兴趣了解吗?
敦煌壁画中的十二生肖,有怎样的寓意?
账户被司法冻结了房贷怎么还
中国酒桌文化:青藏青海篇
提升网络速度的实用技巧与方法,畅享更好的在线体验
iPerf 3 测试UDP和TCP方法详解
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及其影响
跑步小白,如何快速闯关 5 公里
Bash函数定义与使用:创造可重用代码块的最佳实践
山河星航:潜心廿载 "低空"高飞
“网络身份证”来了,将有效减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指数ETF的价值和局限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哪里
为什么我选择当一名医生
电源电路设计:DCDC、LDO和REF电路详解
如何判断继发龋齿?是否一定要通过打开牙齿才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