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自我欺骗——让你身陷被PUA的泥潭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6: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我欺骗——让你身陷被PUA的泥潭

为什么人们会在明知伴侣对自己不好时,仍然选择自我欺骗?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人性密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欺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面对痛苦的现实。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自我保护方式,却可能让人陷入被PUA的泥潭,难以自拔。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去幼儿园的时候,离开妈妈让你觉得特别恐惧,为了避免这种恐惧,你骗自己说:
妈妈是在和我捉迷藏呢,我放学就能看见妈妈啦。
这可能是你对自己第一次说谎话,第一次自己骗自己。

很多伴侣明明知道和回避型依恋、显性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者隐性NPD相处让自己非常痛苦,每次都会痛下决心要离开,却不知不觉又开始觉得:
他这么对我是身不由己,他是爱我的,你看他哪次哪次……

为什么伴侣们好像看不见自己被虐待的事实,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我欺骗,让自己陷入高风险的亲密关系中呢?

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

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让人在面临困难或者挑战的时候,可能会选择相信不真实的事件来避免面对现实,从而避免现实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欺骗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感受到痛苦、焦虑、羞耻或者内疚等负面情绪,维持我们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给我们一种虚幻的满足感,让自己感觉对目前的情况有掌控力。

还记得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
“阿Q自己打了自己之后,脸上虽然还有些热辣辣的疼痛,但是因为打的是别人,于是便心满意足地睡了。”

当我们自己选择的爱人反复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用精神胜利法来避免让自己感受心痛、羞耻、愤怒,因为这些感觉让自己感觉不好,甚至有羞耻感过重的,会把自己有此类“负面情绪”,等同于自己整个人价值打折。

错误信念的影响

自我欺骗也可能源于我们某些错误信念。如果我们拒绝接受相反的事实证据,那么我们就会坚信自己的错误信念。这类的错误信念包括:

  • 过度强调自我牺牲,从拯救和同情别人的行为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 过度推崇家和万事兴,不惜牺牲表达现实冲突带来的痛苦感受;
  • 到了年龄必须要结婚,不然就是不如人,是有问题等等

有些人为了避免大龄剩男、剩女的标签带给自己的屈辱感,匆匆忙忙选择了一个不那么合适的人走进婚姻,甚至明明自己感受不好,但是迫于年龄压力,觉得自己遇不见再好的人了,所以选择短视行为先进围城再说,陷入跟Yi情时代抢盐一样过度惊恐的情绪中。

不去辨别恋爱、婚姻到底能带给自己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幸福,婚姻制度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是不是自己的真实追求等等一概不问,就跟抢盐一样,抢到了再说。等到困境来临的时候再用精神胜利法欺骗自己。比如:

  • 进阶焦虑才能拿捏回避型,我就是进阶版的焦虑。
  • 回避是人形猴子,我是人,我不和猴子一般见识。
  • 虽然我天天喊着打倒回避,但是其实我还好,我没有那么痛苦。
  • 用弃猫效应打败回避

你不欺骗自己,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现实的痛苦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痛,如果你勇敢一次直面痛苦,你会发现:
原来我可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