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道木须肉,藏着清朝的饮食文化密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2: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道木须肉,藏着清朝的饮食文化密码

木须肉,这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从宫廷到民间,从避讳到雅称,木须肉的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历史传说。

想必大家都吃过木须肉,但你知道这道菜为什么叫“木须肉”吗?它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木须肉,是鲁菜中一道经典的传统菜肴,曾作为孔府菜,现在更是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广受欢迎的家常菜。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名字的文化考究——“木须肉”其实是“木樨肉”的谐音。木樨,即桂花,但这道菜与桂花并无直接关联,而是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皇权渐衰。达官贵人们与京城市井餐馆的走动也逐渐增多。宫中的太监们也往往趁着外出办事之际,顺道也体会一下京城的繁华和热闹。对于宫人们来说,皇宫中的美食与他们无关,下人的伙食他们也都吃腻了。所以晚清时期很多太监会去京城之中有名的馆子订一些招牌菜来改善口味,甚至一些大人物也会让下人们代为订餐。在当时的一些有名的饭店大厨,都是达官贵人府上的红人,知名度不亚于今天的网红!

最初,这道菜的主要食材有猪肉、鸡蛋、木耳、玉兰片(加工后的竹笋)等。但由于京城地区玉兰片少有,黄瓜、黄花菜等配菜都是平常的食材,价格比较便宜,不易缺货。所以各个饭店的镇店名厨们,开始加入黄瓜、黄花菜等配菜创新,所以每家餐馆的木须肉配菜也不尽相同,味道也更加丰富多样。但是主要的鸡蛋和肉片是雷打不动的主角。

关于“木须”这个名字的由来,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木须”其实是“木樨”的谐音。清朝时期,北方地区通常不说“蛋”,因为“蛋”多用于贬义或骂人,人们对“蛋”这个字眼有所避讳。更重要的是,太监对“鸡”字特别忌讳。虽然太监是皇宫中的下等人,但民间都不敢得罪他们,巴结都来不及。因此,京城各家餐馆酒楼都不说带“鸡”字的菜名,例如:炸鸡改成“炸八块”;炒鸡蛋也通常不直接说,而是有文雅的别称:“摊黄菜”等。

在木须肉中,炒碎的鸡蛋色泽金黄,如同桂花,即木樨。而桂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美好和富贵,比如:形容考试考得好,叫蟾宫折桂,对子孙的美称叫桂子兰孙。所以这道菜就被命名为“木樨肉”。既有庙堂文雅之名,又得民间烟火之味。但由于晚清时期,大厨来自五湖四海,普通话也没有普及,所以民间口耳相传,乡音各异,久而久之,“木樨”就传成了“木须”。

随着木须肉的流行,其他与鸡蛋相关的菜品也纷纷改名,“鸡蛋炒白菜”叫做“木须白菜”,“西红柿炒鸡蛋”叫做“木须柿子”。

当时很多官府、旗人和名角大家们都喜欢附庸风雅,木须肉是他们必点名菜,不管好吃与否,面子上一定过得去!于是这道菜经久不衰。时过境迁,木须肉依然是鲁菜中的传统名菜!

这足以证明木须肉这道菜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更是连接宫廷与民间、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如今,木须肉已经成为了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餐馆宴席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懂,食材易得,口感鲜美爽滑,深受人们的喜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