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国崛起,古坟时代的神秘面纱
大和国崛起,古坟时代的神秘面纱
公元250年至538年,日本正处于一个被称为古坟时代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来自亚洲大陆的农耕和金属加工技术传入日本。古坟时代因独特的墓葬群而得名,这一时期,神道教从先前的信仰体系中逐渐形成,同时,强大的大和族崛起并最终成为日本的皇室家族。
古坟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为精英阶层建造的墓葬群,这些墓葬群的大小和形状各异,从几米长的圆形或方形土堆,到长达数百米的大型钥匙孔形墓葬。早期的墓葬结构较为简单,仅在土堆顶部或石室内安放棺材,但到了后期,墓葬内开始放置陪葬品,如武器、饰品或其他个人物品,具体陪葬品取决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地位极高的人甚至会有数千件陪葬品,分别埋葬在专为其建造的土丘中。到了古坟时代晚期,墓葬群的规模逐渐缩小,更多的人开始使用15米左右的墓葬群,形成墓地。这些早期的古坟主要集中在本州岛中部,即今天的京都、奈良和大阪地区。这些墓地最早可追溯至4世纪初,随后逐渐扩散至九州南部以及本州北部和东部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建造的墓葬群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古坟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陶器发展是埴轮的出现,这是一种葬礼雕塑,描绘了装饰华丽的马匹、全副武装的武士、穿着华丽的贵族、农民和舞者等形象。这些雕塑通常被放置在墓葬群和墓穴中作为供品。
古坟时代的须惠器陶器
用于日常生活的陶器则采用须惠器风格,与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的陶器相比,须惠器的制作工艺有了显著提升。它们由蓝绿色粘土制成,使用陶轮成型,并在高达1000至1200摄氏度的窑炉中烧制,这与现代陶器的烧制温度相同。
技术发展
古坟时代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一时期的技术,但在此期间技术变得更为 sophisticated。水稻田开始在更高海拔地区建造,灌溉系统变得更加复杂,铁器的使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和精细。铁器最终取代青铜器,成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首选材料,因为制造青铜所需的锡已经变得稀缺。相比之下,铁资源丰富,最终发展成为后来使用的更坚固的钢材。
神道教的兴起
虽然神道教在这一时期形成,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如弥生时代,当时已经开始崇拜神灵。“神道教”一词意为“神之道”,强调通过严谨的仪式表演来维持适当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神灵的联系。在日本,这些神灵被称为“神”,它们代表自然力量,如海洋、太阳、风、风暴、月亮,以及战争或冥界等抽象概念。虽然大多数神灵与自然相关,但也有一些是人类,甚至是活着或死去的人,有时甚至是具有特殊品质的物体,如皇帝、武士或其他伟人。最初,崇拜神灵并不需要特别的建筑,如寺庙或神社,祈祷和祭祀通常在户外或森林等神圣场所进行,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后来,神灵开始在神社和寺庙中被崇拜,由氏族首领或祭司主持仪式。这些神道教神社通常以鸟居门作为标志。人们并不认为神灵居住在神社、寺庙或神圣场所中,而是认为它们会访问这些地方,并占据描绘它们的雕像或形象。
大和族的崛起
在大和族崛起之前,各个氏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相互冲突,形成敌对关系,同时也建立联盟,使用各种策略来实现目标,但没有一个氏族或氏族集团能够获得同样的权力。公元5世纪,一个氏族家族开始在日本的本州和九州岛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氏族的原始权力中心位于今天的京都、奈良和大阪地区。每个氏族由一位年长的男性统治,他负责主持祭祀仪式,以荣誉和安抚神灵,确保氏族的福祉和持续的统治。氏族成员属于贵族阶层,最终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崛起,成为日本皇室的开端。
大和氏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通过与其他氏族、部落和联盟的联盟,铁器的广泛应用,以及有效地动员民众的能力。尽管大和氏族在这一时期以军事优势著称,但他们尽量避免战争,而是试图通过提供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来与其他氏族建立联盟,或者在失败时诉诸威胁,迫使其他氏族同意。支持大和的主要氏族,如苏我、物部、中臣、春日、纪、大伴和埴安等,被称为"氏",并根据他们的亲缘关系或服务等级进行排名。在"氏"之下是"部"群体,他们是职业群体,包括造纸者、抄写员和铁匠等职业。"氏"和"部"中还包括一些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移民,他们拥有当时所需的专业技能,如金属加工或造纸。社会最底层是奴隶群体,包括战俘和出生于此地位的人。
与中韩的关系
据信,日本的大和氏族在公元366年与朝鲜的百济王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南部设立了一个据点,直到公元562年被新罗王国驱逐。根据一些中国记录,公元413年至478年间,五位日本国王向中国派遣了九位大使,携带贡品,以获得在中国半岛上的支持。而日本通过韩国向中国进贡,同时,日本自身接收了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移民,他们带来了日本珍视的技能和知识,推动了日本文化的不断发展。
日本古代历史时期
向飞鸟时代的过渡
到古坟时代末期,大和氏族的势力不断壮大,最终成为日本的皇室家族,与中韩的交流也日益增多,神道教也已出现。向下一个时代,即飞鸟时代(公元538年至710年)的过渡,以佛教的传入、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因为日本人当时没有自己的书写系统)以及吸收中国社会的许多其他方面为标志。日本人认为中国人文明先进,希望被视为同样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