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映光”现武当,真武大帝传奇扬
“祖师映光”现武当,真武大帝传奇扬
武当山,被誉为“五岳之冠”,其“静八景”之一的“祖师映光”奇观,自古以来就令无数游客叹为观止。每当雨后初晴,阳光穿透云雾,形成五彩光环笼罩山顶,将金殿及周围景色映照云端,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自然奇观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增添了武当山的神秘色彩。
真武大帝的神秘传说
武当山的神秘传说,与一位道教重要神祇——真武大帝息息相关。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等,亦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等,是道教所尊奉的执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在民间有很大影响。真武大帝本名玄武大帝,宋真宗时,因避赵氏族祖赵玄朗之讳,将“玄武”改名为“真武”。湖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
对真武大帝的信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运行,在黄道带与赤道带的两侧绕天一周,选取了28个星座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战国后,逐渐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七宿,据其形象分别以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灵命名。《楚辞·远游补注》释云:“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汉代以来,龟蛇便作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而受到人们的奉祀。玄武信仰被道教吸收后将其人格化,逐渐成为道教的大神。
从凡人到天神的传奇
真武大帝的身世充满了传奇色彩。据《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记载,真武大帝原是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运。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务修行,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帝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武当,意思就是“非玄武不足以当之”。
真武大帝的形象威武庄严,据《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记载:“真武,身长百尺,散发,金锁甲胄。足踏五色灵龟,又名螣蛇八卦之龟。按剑立,眼如电光。”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中载“道教祀玄武,辄以龟蛇二物之像至于其旁,玄武相则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
地位显赫的道教大神
真武大帝在道教中的地位显赫,经过历史的演变,从北方四圣之一上升到与道教最高神三清相当的地位。南宋道士金允中将道教神祇分为十一个等级,真武大帝原本只是北极紫微大帝座下北方四圣之一。北方四圣即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黑煞将军、真武将军,四圣以天蓬元帅为首。天蓬元帅后来在《西游记》中被塑造为猪八戒。没想到吧?后来信仰遍布华夏的真武大帝,地位比猪八戒还要低。
不过到了北宋的时候,玄武神地位迅速提高。这是因为玄武占据了“地利”优势。玄武代表北方,而北宋屡受北方契丹所侵,于是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所以玄武得到赵宋皇室尊崇。宋朝皇帝信道。宋真宗亲自导演了天书下降事件,声称赵宋的祖先为天界保生大帝赵玄朗。玄武神因为避讳,也改名为真武。
真武大帝地位迅速上升,还有个因素,即道教中“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之说。而南斗指的就是玄武七宿之一的斗宿,因而北宋帝王大力倡导玄武崇拜。真武大帝的地位不断变化,有道经甚至称真武为太上老君之化身: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于是,玄武由区区四方护卫神之一上升为道教大神。原来玄武的鬼蛇之象,实在与大神气质不符,因此也改造成为真武所收之二魔。所以真武大帝的形象为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
元朝入主中原,也视北方真武为王朝的保护神而加以崇奉。不过让真武成为大帝的,还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原本只是明朝的藩王,他要举兵夺取帝位,必须要有合法性,仅仅只有“靖难”的名目是不够的。于是朱棣的谋士姚广孝遂编造了玄武助战的神话。
据史料记载,朱棣决定举兵"靖难"时,曾问起兵日期于姚广孝。姚广孝一直说,“再等等,等帮助我们的人到来。”朱棣好奇地问,“帮助我们的是谁?”姚广孝含糊回答:“是我的老师。”过了几天,姚广孝禀告朱棣,可以起兵了。后来姚广孝说,帮助他们的就是真武大帝。
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宣称朱元璋和自己之所以取得天下,是武当真武神的“阴翊”。后来,因明武宗无子,帝位由其侄、兴王世子嘉靖所继承。兴王的封地在湖北钟祥,而真武大帝的道场在湖北武当山。所以嘉靖皇帝认为自己能得帝位,完全是因为真武大帝的保佑。所以真武大帝在嘉靖的推崇之下,地位更进一步提升。
按《混洞赤文》所载,真武大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黄帝时,下降符太阳之精,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真武大帝从天蓬元帅的下属,上升到几乎与道教最高神三清相当的地位。真武信仰也就几乎遍及天下了。
武当山的神秘建筑
武当山作为真武大帝的人间道场,其建筑群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中,太子坡(复真观)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相传,真武大帝少年时就在此读书,苦修四十二年得其大道。太子坡的建筑布局巧妙,结构独特,被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
太子坡的“一柱十二梁”被誉为古代建筑的奇迹。一根主体立柱支撑十二根横梁,既节约用材,又增大空间,完美结合力学与美学,隐含了古人常言的“栋梁之才”之寓意。五云楼高15.8米,是现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已屹立600年有余。
太子坡的“九曲黄河墙”也是奇观之一,气势非凡。工匠们依山势而建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红色墙体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感,有力也不乏柔和,不仅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也展现了行云流水般的道家思想。
民间的信仰与孝道文化
真武大帝在民间的信仰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武当山等道教圣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日,各地的道教信徒和游客都会前往道观参拜和祈求平安吉祥。真武大帝不仅被视为北方之神、水神、城隍神等,还被尊为“报恩祖师”,强调孝道文化。相传,真武大帝化身为净乐国太子之时,侍父母至孝。若有志诚孝子为在世父母求福寿,为已故祖先求超拔,真武大帝定当保佑此人,心愿得以圆满。
太子坡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就是当年真武大帝读书的地方。殿前的古树上挂满了许愿带,求生活安康,学业有成等。许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来,其目的就是以求事如意愿,子女成材。可见,“太子坡”三个字与所谓皇室太子无关。
真武大帝的神秘传说与武当山的自然奇观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这座道教圣地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从天文学、宗教还是文化的角度来看,真武大帝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武当山不仅以自然风光著称于世,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作为道教圣地,武当山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山上的宫观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道教文化的尊崇。
武当文化博大精深,涵盖民俗、武术、医药等诸多领域,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依然熠熠生辉。每位游人至此都能感受到武当山独特的魅力与神韵,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热忱欢迎广大游客前来武当山,亲身体验这一自然奇观,感受武当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