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诗词里的中国》:带你领略唐宋诗词的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诗词里的中国》:带你领略唐宋诗词的魅力

引用
豆瓣
10
来源
1.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5801823/
2.
https://post.m.smzdm.com/p/awo583qm/
3.
https://www.sohu.com/a/785959599_121933536
4.
https://post.smzdm.com/p/awo583qm/
5.
https://post.smzdm.com/p/ag5r4ggw/
6.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author=%E6%9C%89%E4%B9%A6&ii=2f032ad0813ab89a1g011528
7.
https://www.sohu.com/a/840450383_122006510
8.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723A01B1X00
9.
http://www.lcdsrmyy.com/news/2024-11-19/10823.html
10.
https://www.zuitx.com/2637.html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在唐代,尽管在唐代以后,历代文人一直保持着诗歌创作的热情,但再也无法超越「唐诗」这座顶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这是《诗词里的中国》中对唐诗地位的评价。这套由有书推出的诗词系列书籍,全套共七册,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编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唐宋诗词的魅力。

01

唐诗:盛世气象,歌以言志

《诗词里的中国》将唐诗分为怀古、望月、羁旅、登高、边塞等多个篇章,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多样风貌和情感世界。书中不仅收录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还详细介绍了诗人的生平故事和创作背景,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

在《唐诗1》中,我们遇见了怒摔焦尾琴、传诗稿的陈子昂,他的一首《登幽州台歌》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孤独与悲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来自“文化荒漠”的张九龄,却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展现了唐代诗人跨越地域限制的文学才华。而宋之问虽文学造诣很高,但人品口碑却很差,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思考文学与人格的关系。王之涣则是一位德才兼备、自由豁达的诗人,他的《登鹳雀楼》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盛唐气象。

02

宋词:音律之美,情感之韵

与唐诗的雄浑大气不同,宋词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细腻与浪漫。《诗词里的中国》将宋词分为北宋盛世之音、风格与地位的碰撞、词圣苏东坡、南宋的婉约与豪放、回归音律本身等多个篇章,展现了宋词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

书中收录了众多耳熟能详的词作,如清平乐、渔家傲、满庭芳、雨霖铃等。这些词牌名背后,蕴含着词人的不同心绪和人生故事。晏殊的《浣溪沙》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闲适,展现了北宋盛世的安逸;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清新,展现了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范仲淹的《渔家傲》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边塞风光,展现了文人的家国情怀;柳永的《雨霖铃》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离愁,展现了婉约派的柔情;秦观的《鹊桥仙》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哲思,展现了爱情的永恒;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展现了豪放派的洒脱。

03

诗词里的中国:文化传承与人生启迪

《诗词里的中国》不仅是一套诗词选集,更是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唐宋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正如书中所说:“读诗词,除了体会韵脚和平仄的变化,诗词通过简单的字句表达出诗人、词人复杂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才是诗词有魅力的地方。”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唐宋诗词为我们提供了一片精神的栖息地。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如何在平凡中寻找诗意,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超脱世俗、笑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正是唐宋诗词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翻开《诗词里的中国》,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聆听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在诗词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真谛。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的感受会有不同,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在了解了个中的故事之后,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