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薯都”定西:产量翻番背后的全产业链密码
“中国薯都”定西:产量翻番背后的全产业链密码
“定西马铃薯,产量翻番创新高!”2024年9月,这条新闻震惊了全国农业界。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经过测产,平均亩产达到8582.6斤,实现了产量翻番的目标。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定西作为“中国薯都”的实力展现。
天赐良田,孕育黄金薯
定西,这片位于甘肃中部的土地,海拔1750~2580米,年平均气温6.3℃,年降水量380毫米,且集中在7、8、9三个月,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完美吻合。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定西马铃薯的品种繁多,其中新大坪、陇薯、定薯系列等10个高产优质品种最为著名。新大坪品种薯形椭圆,薯形整齐,个体大小适中,重量150~250克,表皮光滑,芽眼浅且少,薯肉白,肉质细腻,断面抗氧化能力强,切开后长时间不变色。
科技赋能,打造脱毒种薯王国
定西是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均生产马铃薯原原种15亿粒以上。20世纪90年代末,定西市农科院率先开展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生产应用推广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定西市农科院针对干旱区开展抗旱育种,目前通过审定和登记的定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650多万亩,成果惠及六盘山片区27.53万户农民。
在种植技术上,定西马铃薯产区已形成种植规模优势,种植方式以合作社模式为主,在选茬、整地上,以豆类—小麦—马铃薯3年制轮作方式为主,前茬收获后及早深松耕,并进行打耱、整平等。种植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以优质农家有机肥为主,辅以马铃薯专用肥、复合肥、生物菌肥。全域推广优质脱毒种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技术层面保证了马铃薯的品质。
产业兴旺,致富一方百姓
定西马铃薯不仅产量惊人,其产业规模更是令人瞩目。定西市已形成规范完善、全国领先的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种薯繁育体系。目前,全市共有种薯生产企业26家,有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21家,家庭农场105家。
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成后,李聚东在花岔村周边流转了近3000亩田种植马铃薯。"以前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头,亩产也只有2000多斤,要是遇上干旱,成本都收不来。"李聚东说,现在,流转来的田地里,大型农机装备能够下地作业,洮河水引到了地里,马铃薯亩产比往年翻了两三番。
营养丰富,餐桌上的百变美味
定西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同样令人惊叹。它富含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还原糖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高,其中:平均干物质含量达每百克23克,维生素C含量每百克26毫克,平均淀粉含量为每百克17克,粗蛋白含量为每百克2.2~5.0克,膳食纤维含量为每百克0.7~1.3克。众多微量元素中,钾的含量最高,达到每百克350~500毫克,其次是镁含量,为每百克13~19毫克。钙含量为每百克3.0~6.0毫克,钠含量为每百克0.5~2.0毫克,铁含量为每百克0.2~0.4 毫克。此外,定西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为每百克0.4~0.6克,熟化产品的吡嗪类化合物含量为每百克6.0~8.0毫克。
马铃薯在定西人的餐桌上,展现出了百变的魅力。无论是简单的水煮、蒸煮,还是制作成土豆泥、土豆饼,都是极佳的选择。定西宽粉声名在外。二指宽、白花花的粉条频繁出现在火锅店、麻辣烫店,定西人大盘鸡里的配菜必有土豆块和粉条,各种家常菜里也经常出现马铃薯的影子。如今,马铃薯不再只是充饥的食品,与之相关的美食层出不穷,蒸、煮、烧、烤、煎、炸、涮、烫,马铃薯能适应各种烹饪形式。定西马铃薯熟化品质好,易熟烂,最常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属煮和烤。煮熟后的定西马铃薯表皮爆裂开花,口感绵、酥、沙、爽,具有多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腈类、醛类、酮类、烃类、吡嗪类、有机酸等化合物,癸醛具有果香味,是蒸制熟化马铃薯的主要风味物质。烤熟的马铃薯,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酮类、醛类、酯类、醚类、有机酸类、芳香族、杂环类、吡嗪类、烷烃类、烯烃类、硫醇类、胺类、吡咯类、吡嗪类等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癸醛、香叶基丙酮以及 1- 吡咯烷 -1- 环己烯对于烤熟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从一片土地到一座城市,定西马铃薯以惊人的产量、卓越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赢得了“中国薯都”的美誉。它不仅是定西的骄傲,更是中国农业的一张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