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探索“机动式”巡察:发现问题更及时,整改落实更有力
国企探索“机动式”巡察:发现问题更及时,整改落实更有力
近期,国有企业在提升“机动式”巡视巡察工作质效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采用灵活高效的巡查模式,国有企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新型的巡视巡察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未来国企监管的重要方向之一。
什么是“机动式”巡视巡察?
“机动式”巡视巡察是一种灵活、快速、针对性强的巡查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全面巡视,而是根据特定任务或问题线索,快速组建巡察组,进行短平快的专项检查。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 灵活性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启动,不受固定周期限制
- 目标明确:针对具体问题或领域开展检查
- 效率提升:快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 震慑力强:不定期的巡查让被检查单位时刻保持警醒
实践案例:某大型国企的创新探索
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推进“机动式”巡视巡察工作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集团纪委设立巡察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机动巡察工作。一旦发现重要问题线索或接到举报,立即启动巡察程序。
组建专业巡察队伍:从集团内部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组成机动巡察组。同时,建立巡察人才库,根据需要从外部聘请专家参与。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开发巡察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问题线索在线管理、巡察进度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风险点。
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建立整改情况跟踪督办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成效显著:发现问题、推动整改
通过实施“机动式”巡视巡察,该企业集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现问题更及时:机动巡察组在一次针对采购环节的专项检查中,发现某下属企业存在违规操作,及时制止了可能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整改落实更有力:针对巡察发现的问题,集团纪委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同时,将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确保整改到位。
震慑效应明显:机动巡察的不定期性让各级干部时刻保持警醒,不敢有侥幸心理。集团内部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
专家观点:未来发展方向
多位专家表示,“机动式”巡视巡察是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监督、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机动式巡察就像‘游动哨’,可以随时出现在任何地方,让问题无处遁形。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常规巡察的不足,提高监督效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机动式巡察能够快速响应、精准打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
未来展望:构建全覆盖监督体系
随着“机动式”巡视巡察的深入实践,国有企业正在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 上下联动:加强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巡察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 横向协同:推动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
- 科技赋能: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巡察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机动式”巡视巡察作为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重要创新,正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这一模式必将在更多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