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期,社区卫生中心备足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
甲流高发期,社区卫生中心备足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
近期,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在全国范围内再次进入高发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严峻挑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甲流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流感病毒类型,对社会公共卫生构成了较大影响。
面对甲流的高发态势,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应对,加强了医疗资源的调配和药品的储备。以上海市为例,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备足了抗流感病毒药物,确保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近期接诊了大量甲流患者。市民张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因发烧、头晕、浑身酸痛等症状前来就诊,经化验后被确诊为甲流。接诊的全科主治医师欧兆荣表示,目前中心抗流感药物充足,特别是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这两种常用的抗流感药物,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从全国范围来看,抗流感药物的供应情况总体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玛巴洛沙韦总体库存充足,其中片剂的玛巴洛沙韦在线上和医疗机构的供应渠道都是畅通的。干混悬剂剂型的玛巴洛沙韦主要对医疗机构保持常态化的供应,线上渠道正在组织有关企业进一步加大投放的规模。
另一种常用的抗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2024年累计生产1.36亿人份,供应了1.28亿人份,其中2024年12月以来供应了3000万人份。根据工信部的监测调度,磷酸奥司他韦的产能产量是充足的。
专家提醒,市民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此外,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接种流感疫苗。同时,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等,也是防止病毒扩散的重要手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甲流与普通感冒不同,传染性更高,症状也更为严重。普通感冒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所致,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传染性较弱,病程较短;而甲流的传染性则更高,在症状上,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感染常伴有咽痛、全身关节与肌肉酸痛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
在药物治疗方面,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顾浩翔介绍,目前国内可用的流感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通常在12小时至24小时内缓解症状。但即使超过48小时,重症或高风险患者仍可考虑使用。
随着感染人数增多,抗流感药物的销量近期也持续增长,个别地区和药房出现了供货紧张的情况。对此,王新宇表示,暂时性的买药困难可能是短时间内调配不及所致,“因此,不必焦虑,也无需囤药。相关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时,也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服用”。
相较成人,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对于病毒的抵抗力更弱。如果儿童出现感染症状,是否需要立即用药或就医?顾浩翔表示,如果儿童刚刚发热且症状轻微,可以先进行居家观察,保持水分补充和休息,“若体温升至38.5摄氏度以上,可口服退热药;但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咳嗽或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为降低甲流感染风险,守护儿童安全过冬,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黄玉娟建议,家长应保障儿童睡眠充足、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加强自身免疫力。同时指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流涕时进行适当的口面部遮掩。
春节临近,全国即将迎来大规模人员流动。专家提醒,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注意佩戴口罩,可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若已出现高热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建议暂缓出行,避免交叉感染。”王新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