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科技艺术展广州开幕,数字技术重现《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科技艺术展广州开幕,数字技术重现《最后的晚餐》
12月20日,“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4月20日,展出地点为广州艺术博物院1号展厅。展览总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分为六大主题展区:
- 解密起源——跨界之王
- 曼妙殿堂——艺术与音乐缪斯
- 梦想之翼——飞行与发明构想
- 造物之主——解剖自然奥秘
- 跨时空重现——古代中西科技共融
- 美与缺陷——艺术品数字修复
展览展出达芬奇珍稀手稿(数字修复)、现存古籍(收藏品)、现存手稿(收藏品)、画作(数字修复)、手稿复原重建机械等240件作品。同时结合现代数字技术(AI、AR及VR)体验、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为观众揭示达芬奇创作历程及创作细节。
展品包括达芬奇高清手稿数字复原、模型装置重建等。展览由意大利达芬奇学院创办人——马里奥·塔代伊教授及其团队担任策划。马里奥·塔代伊对达芬奇杰作进行超过25年的深入研究,由他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和手稿复制品以及视觉和互动元素,呈现出达芬奇在绘画、解剖学、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创新和独到之处,通过展品的详细解读和文化背景的剖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达芬奇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数字修复与重建场景,是本次展品中的另一大亮点。原作品《最后的晚餐》作为世界上著名画作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幅作品经历了多次损坏。经由马里奥·塔代伊多年研究,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尽可能复原画作颜色与细节,将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素描图稿整理后,透过数字重建程序,重新组合并调整,使所有细节与原画相符并重叠。借助数字工具和三维图形帮助下,观众可以尝试在虚拟现实中再现《最后的晚餐》,重新体验1498年时的作品,感受它曾经的辉煌。展览中的《最后的晚餐》是一件三维作品,是一幅沉浸式的画作,延伸到墙壁和天花板上。
被认为是达芬奇现存真迹手稿之一的《老妇人肖像》也在展览中亮相。这张创作于约 1490-1510 年的碎片展示了一名老年妇女(“梅伽拉”)的怪诞头部与半身肖像,侧身面向右。与达芬奇描绘理想化的古典美著名肖像如《蒙娜丽莎》或《美丽的费罗尼埃夫人》不同,这个怪诞作品描绘了真实个体的真实面孔,灵感可能来自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所遇到的人民。
展览信息:
-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
-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0日—2025年4月20日
本文原文来自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