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GDP增速创23年新高,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
梅州GDP增速创23年新高,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
近日,梅州在2024年两会上公布了一系列亮眼的经济数据:GDP增速达到近23年来的峰值,位居全省第二、山区市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梅州在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方面的努力。通过大胆探索和创新,梅州正在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梅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自2022年《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以来,梅州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全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为梅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其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梅州国际陆港正式成为广州港的第34个内陆港,标志着梅州打造区域性“公铁海”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加快融入国际国内物流大循环、实现梅州全域原中央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梅龙高铁的开通,更是将梅州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压缩了一半,为梅州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
产业转型升级:梅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梅州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打粮食”项目,将资源向项目倾斜,加快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设计年产360万平方米HDI、高多层、软硬结合和特种印制电路板。目前,项目首期两栋主体生产厂房已经封顶,部分车间已进入试运营状态。
梅州还积极培育以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链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实体经济。2024年,梅州招商引资当年实际投资突破百亿元,众呈硅能等计划投资超10亿元项目落地建设,金航科技、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京东智慧渔业、永鹰农业等项目建成投产。171个工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广汽圣戈班、珠江啤酒等企业纷纷增资扩产。
创新驱动发展:梅州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梅州先后出台《梅州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若干措施》《梅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充分激活内生动力。
梅州还积极建设“反向飞地”,巧借外力,塑造苏区融湾新优势。2024年12月31日,梅县(荔湾)产业发展交流中心在广州挂牌成立,这是梅州深化对口帮扶产业协作的重要举措。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也在广州市海珠区启动运营,标志着梅州市推进“反向飞地”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未来可期:梅州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随着苏区融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梅州在广东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由“后端”变为“前沿”。梅州将依托梅龙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缩短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
梅州还将继续深化与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打造“湾区总部(研发)+梅州基地(制造)”共建模式。同时,梅州将高水平建设梅州融湾产业园区和“飞地园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落户。
梅州的发展经验表明,通过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山区城市同样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梅州的实践为其他山区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梅州的经济增速创23年新高,不仅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随着更多政策和项目的落地,梅州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的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