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亿老年人口催生30万亿市场,中国银发经济正当时
2.97亿老年人口催生30万亿市场,中国银发经济正当时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7亿人,占总人口的15.4%。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不仅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这一趋势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宏观经济面临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劳动力供给减少成为显著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趋紧。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将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将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
然而,延迟退休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它可能对特定群体产生紧缩效应,尤其是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和育龄妇女。此外,延迟退休还可能增加社会养老负担。虽然短期内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但长期来看,这将延长养老金支付周期,增加养老保险资金支出,给国家财政带来更大压力。
人口老龄化还导致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消费模式逐渐从以年轻人为主导转向以老年人为主导。老年人的消费特点与年轻人有显著不同,他们更注重健康、安全和便利性,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潜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经济潜在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来维持经济增长。这要求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创造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工作机会,同时也要加大对年轻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投入,以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
银发经济孕育新机遇
尽管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银发经济,即面向老年人口的经济活动,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预测,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已达到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6%。预计到2035年,这一规模将扩大至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7%。
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健康养老、智慧养老、康复辅具、抗衰老产业、养老金融、康养旅游、适老化改造等领域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康复辅具市场虽然目前以进口高端产品为主,但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有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国内市场。
大型企业纷纷布局银发经济领域,抢占市场先机。海尔集团依托“9073智慧养老体系”,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养老服务解决方案。昆药集团则通过收购华润圣火51%股权,加速布局银发健康产业,致力于成为“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以岭药业围绕六大疾病领域开发专利中药,并在抗衰老领域推出八子补肾胶囊等产品。这些企业的布局不仅推动了银发经济的发展,也为自身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政策应对与未来挑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依然严峻。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资金需求持续增长。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此外,如何平衡老年人就业与青年就业的关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都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展望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有望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