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引领内窥镜治疗腰突新突破,微创手术让患者更快康复
中国学者引领内窥镜治疗腰突新突破,微创手术让患者更快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引起,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背部和腿部疼痛及肢体麻木。据统计,LDH引起的神经根痛占腰痛病例的36.6%,其疼痛症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LDH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上,LDH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然而,保守治疗效果有限,而开放手术则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技术为LDH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微创方法,主要包括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经椎间孔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减少手术创伤:PELD不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肉,通过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操作,显著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减少出血量:内镜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有助于降低输血需求和相关风险。
加速术后康复: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降低并发症风险:内镜技术减少了对脊柱稳定性的干扰,降低了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学者在内窥镜治疗LDH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近期,一项发表在《Clin Spine Surg》杂志上的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揭示了近10年来内镜技术在LDH研究中的应用发展现状。研究显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最为活跃,发表相关论文529篇,位居全球第一,远超韩国(164篇)和美国(108篇)。代表性学术期刊包括《世界神经科学》、《疼痛医师》和《国际生物医学研究》。
此外,另一项发表在《J Orthop Surg Res》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与经皮内镜核切开术相结合,用于治疗中青年LDH患者。PRP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减轻炎症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RI Pfirrmann分级方面均优于单独手术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这一发现为LD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内窥镜技术在LDH治疗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内镜操作的管状通道狭窄限制了手术器械的自由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此外,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也是临床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优化内镜手术技术、开发新型手术器械、探索更有效的术后康复方案,以及识别和预防RLDH的危险因素。
总体而言,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突破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为全球脊柱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内窥镜手术有望成为LDH治疗的金标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