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天才诗人与仕途坎坷
李贺:天才诗人与仕途坎坷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这位被誉为“诗鬼”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冷艳诡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在仕途上屡遭坎坷,最终英年早逝。今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将播出“李贺篇”,带领观众走进这位天才诗人的传奇人生。
天才少年的仕途梦碎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出生于河南福昌(今属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他出身于没落的皇室宗亲家庭,父亲李晋肃曾任县令。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796年),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就能提笔写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然而,这位天才少年的仕途之路却充满了波折。元和二年(807年),李贺已诗名远播,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仕途失意与诗歌创作
仕途的失意并未击垮李贺,反而激发了他诗歌创作的热情。元和六年(811年),李贺在韩愈等人的推荐下,通过恩荫制度获得了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职位。虽然官职卑微,但李贺并未因此而消沉。相反,这段在长安为官的经历,使他得以深入了解社会的黑暗面,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李贺的诗歌以想象力丰富、意象奇特著称,语言瑰丽冷艳,形成凄艳诡谲的独特风格。他的诗作中,既有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内心的苦闷。例如,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他写道:“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诗鬼”的诞生
李贺的诗歌创作深受其仕途经历的影响。他将个人遭遇融入诗歌,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创造出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诗歌世界。他的诗作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更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李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李贺的诗歌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他被誉为继屈原、李白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作中,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李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结语
李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诗歌却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今晚的《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李贺篇”将如何呈现这位天才诗人的传奇人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