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杞县大蒜产业转型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
科技创新引领杞县大蒜产业转型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
“世界大蒜看中国,优质大蒜看杞县。”这句在当地广为流传的话,生动诠释了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大蒜的显赫地位。作为“中国大蒜之乡”,杞县大蒜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更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蒜”。
从传统到现代: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近年来,杞县大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杞县县委统战部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大蒜产业向绿色、高效、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在种植环节,杞县与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大蒜田间示范试验及研究,推广全生物质降解地膜和加厚高强度地膜。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了土壤环境,还显著提升了大蒜产量和品质。据统计,仅地膜技术的改进,每年就能为农民节省成本200元/亩,增产200斤/亩。
在加工环节,杞县大力发展大蒜深加工产业,开发出蒜片、蒜粉、蒜泥等10多种产品,并进一步研发大蒜精油、黑蒜酒、黑蒜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些深加工产品的出现,不仅延长了大蒜的产业链,还有效应对了因价格波动而可能出现的“蒜贱伤农”问题。
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杞县大蒜产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更体现在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上。目前,杞县已形成科研、种植、交易、冷链仓储、物流、深加工、电商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年产值超百亿元。
在交易环节,杞县建有中国最大的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可达2万吨。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蒜商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推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在电商领域,杞县大蒜更是乘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据统计,全县电商领域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万,月收入平均可达3000元以上。
从脱贫到振兴:科技兴农助力共同富裕
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发展,为杞县大蒜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余万亩,产量90余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2023年,杞县大蒜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已达56.12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大蒜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杞县苏木乡花胡寨村为例,该村种植大蒜2800亩,通过使用全生物质降解地膜,每亩地能为农民节省成本200多元,亩产能增加200斤左右。如今,该村大蒜和蒜薹一亩地的纯利润已达万元以上。
杞县大蒜产业的成功,不仅是一个农业产业的崛起,更是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它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创新,杞县大蒜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