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语言模型的数据安全挑战与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语言模型的数据安全挑战与应对

引用
CSDN
8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AIBigModel/article/details/142207307
2.
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89/article/details/138180417
3.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0948
4.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9388
5.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258637
6.
http://www.abtnetworks.com/about/info/440.html
7.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1ba47919477b12e7.aspx
8.
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paper/409395.html

随着AI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用户在使用这些模型时,可能会无意或故意上传敏感信息,导致数据泄露。此外,部分AI语言模型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合规处理以及系统漏洞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组织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如数据分类分级和风险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01

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AI语言模型面临多种安全风险,其中数据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根据OWASP(开放Web应用安全项目)发布的《大语言模型应用程序十大风险》报告,数据泄漏是十大风险之一。AI语言模型可能无意中在回复时泄漏敏感信息或专有算法,这不仅威胁用户隐私,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例如,2024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多个主流AI语言模型存在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题选项内容可交换性的数据泄露检测方法。通过打乱原始数据中选项的顺序生成一组衍生数据,然后利用大模型计算这些衍生数据的对数概率分布,来检测原始数据集是否泄露。

研究结果显示,在多个主流基准测试中,如MMLU、CMMLU、C-Eval和CMB,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数据泄露现象。特别是在Qwen系列模型中,数据泄露问题尤为严重。例如,在CMB(中药基准)测试中,Qwen2-72B模型的测试数据显示有42%的内容被泄露。这种数据泄露不仅影响模型的评估准确性,还可能暴露敏感信息,给用户和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除了数据泄露,训练数据投毒也是AI语言模型面临的重要安全威胁。攻击者可能恶意操纵训练数据,向模型引入后门、漏洞或偏见,从而影响模型的性能和安全性。这种攻击方式隐蔽性强,一旦成功,可能对模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造成长期影响。

02

安全防护措施

面对这些安全风险,业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例如,LLM-Guard是一个创新的AI模型安全防护框架,通过监控和修正模型输出,防止敏感信息泄漏。其核心技术包括动态模糊策略、隐私检测算法和可定制化规则引擎。动态模糊策略会在不影响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对可能包含敏感信息的响应进行模糊处理,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隐私检测算法则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识别并标记潜在的敏感信息。可定制化规则引擎允许开发者根据业务需求定义特定的隐私保护规则。

除了使用专门的安全工具,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这包括:

  1. 严格的输入验证:拒绝或净化恶意输入,防止提示词注入等攻击。
  2. 输出过滤:通过上下文感知限制恶意输入,防止模型泄漏敏感数据。
  3. 沙箱技术:使AI语言模型与其他关键系统资源独立,限制其访问权限。
  4. 访问控制: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限制用户或程序只能访问所需的资源和数据。
  5. 日志记录与监控:建立全面的监控与日志记录机制,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03

法律法规要求

在数据安全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训练语料的具体要求:

  1. 语料来源安全:采集特定来源语料前,应对该来源语料进行安全评估,含违法不良信息超过5%的,不应采集或使用。同时,应当搭配不同来源的语料,提高语料来源的多样性,并取得相关语料的授权文件或采集记录等,以确保语料来源可追溯。

  2. 知识产权保护:使用商业语料时,应有具备法律效力的交易合同、合作协议等,交易方或合作方不能提供语料来源、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承诺以及相关证明材料时,不应使用该语料。

  3. 个人信息保护:将使用者输入信息当作语料时,应具有使用者授权记录。由于用户可能会无意识地将隐私信息用于人机交互过程中,如个人姓名、性别、地址、人脸生物识别信息等,这些信息可能会被算法模型收集并成为后续训练的学习素材。这些隐私信息的泄露、滥用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损害个人信息权。

  4. 国家安全:按照我国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要求阻断的信息,不应作为语料。

这些法规要求为企业在数据收集、使用和保护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构建安全、合规的AI语言模型应用环境。

AI语言模型的数据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技术、法律和伦理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安全风险,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