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认到镇压:慈禧太后在戊戌变法中的权力博弈
从默认到镇压:慈禧太后在戊戌变法中的权力博弈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慈禧太后在其中的态度变化是影响变法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慈禧太后从默认支持到坚决反对变法的原因,揭示戊戌变法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
了解戊戌变法历史的应该都比较清楚,慈禧太后虽然是个老顽固,但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维新改革,她的态度前后有着巨大的变化。
最开始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的变法是持默认态度,或者说没有她的默认其实戊戌变法根本没法开始,毕竟光绪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
但是到变法中后期,慈禧太后却突然转变了态度,直接软禁光绪、追杀维新派骨干分子,造成了戊戌六君子的悲剧。
为什么慈禧前后的态度变化会这么大的呢?戊戌变法又是在哪里触怒了慈禧太后呢?今天我们就聊一下慈禧太后和戊戌变法。
一、救亡图存
救亡图存是戊戌变法的主旨其实也是当时满清权贵们的主旨,虽然他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只顾自己骄奢淫逸,但是洋人可不管这么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直接攻下了北京城,慈禧的老公咸丰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庄直接被气死了,圆明园被烧毁,东北被沙俄侵占了一大批土地,满清政府还签订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能借口于其他东西,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彻底撕破了满清政府的外表,暴露了满清政府虚弱的本来面目。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慈禧正式上台,后来在慈禧和同治的支持下为了维护统治搞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力求维持满蒙贵族控制中国的局面,只是单纯发展军事和科技力量。
但是不改变政治体制怎么可能维持得了?
搞了三十年得洋务运动,结果甲午战争还输给了东瀛日本,这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更是宣告着满清政府得腐朽无能。
对外百战百败,国内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崛起得汉人团练地主们更是不把满清政府放在眼里,可以说满蒙贵族统治中国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为了中国,为了慈禧和满蒙贵族自己的利益也必须要搞了。因此慈禧这个老顽固才愿意搞变法的,其变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拯救中国,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加上当时的光绪皇帝完全是慈禧的傀儡,慈禧并不怕光绪会因此一脚踢开自己,因此并不反对变法。比如所谓的改革最重要的《定国是诏》,都是慈禧先批准才能够颁布的。
二、矛盾激化
慈禧以为这种缓和的改革可以维持满清贵族官僚集团的统治,应该没啥事,但是却没想到遭到了满清贵族官僚集团的坚决反对。
此时的满清贵族们,八旗权贵们几乎都是一群不学无术的庸碌之辈,他们看不到改革背后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只是以为这是打压他们集团的利益。
比如所谓的鼓励民营经济,实际上满清权贵并不会经商也不懂经商,满清贵族唯一懂得经济就是放高利贷,这些政策很有可能会扶持出一批汉人资本家来反对他们。
尤其是彻底废除的腐朽的八旗兵,其实从清朝早期康熙年间开始八旗就已经是废物了,康熙都是依靠着绿营才能够平定吴三桂。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中绿营也成了废物,是汉人地主的团练武装,比如什么湘军、淮军之类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但是在满清贵族看来八旗那是自己的自留地,怎么可以完全废除,所谓的新军都是汉人的军队,在满清权贵看来这是自掘坟墓,自废武功。
因此改革开始之后,就遭到了满清权贵包括倾向改革的荣禄等人的坚决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满汉矛盾也开始激化,保守派和改革派矛盾激化,慈禧不得不考虑废除变法。
三、慈禧权力受到影响
如果说只是满清贵族的反对最多让慈禧废除变法,但是不至于走到那么激烈,真正让慈禧大怒的其实是光绪试图政变来获取权力。
对于此时的满清王朝来说,过去都是保守派围绕在慈禧周围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他们也成为了慈禧太后最坚实的政治伙伴。
光绪之所以变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借机夺回权力,通过变法来拉拢一批革新派人士,组建自己的政治势力以此达到亲政的目的。
比如改革中比较重要的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这些措施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夺权。
慈禧其实一开始也清楚,但是就像洋务运动一样,慈禧只想要改革,却并不想要自己的权力被影响,因此在保守派满清贵族的反对中果断选择了废除变法。
废除变法以后原本就当变法失败了也没啥事,但是光绪感到极大的危险认为慈禧要弄死自己了,于是选择了进行武装政变。
于是谭嗣同冒险联络袁世凯,但是此时的袁世凯只有一镇军队无力对抗慈禧选择了出卖光绪,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四、变法失败的根源
其实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满清政府都在外界逼迫下或多或少进行了各种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注定是失败的,原因在于满清权贵不愿与削弱手中的权力。
任何的改革说到底都是一次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这个过程中旧有的利益集团必然被拉下马。满清权贵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的统治者,就算中国成为了殖民地又怎么样?这又不影响他们继续骄奢淫逸,因此根本没有改革的动力。
而戊戌变法的失败也让原本还抱有希望的汉人士大夫对满清彻底绝望,从此改革落幕,一场暴力的革命即将拉开序幕。
正如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对谭嗣同的挽联那边,戊戌变法的失败其实是满清最后一次机会,既然满清权贵不愿意体面,那就让革命军帮他们体面!
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