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购票现价格差异,网友质疑大数据杀熟
飞猪购票现价格差异,网友质疑大数据杀熟
近日,飞猪平台再次陷入“大数据杀熟”的质疑漩涡。多名网友爆料,在飞猪平台购买机票时发现,同一航班在不同手机、不同账号上搜索的价格差异巨大,引发公众对平台价格机制的广泛质疑。
据网友反映,2月7日郑州飞往珠海的航班CZ6489,在不同设备上显示的价格相差悬殊。有用户使用三个不同账号查询同一航班,竟然出现了400元、481元和1330元三种不同价格。这一现象迅速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遭遇的类似经历,质疑平台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面对质疑,飞猪平台回应称,价格差异可能是由于代理商投放错误或用户领取了不同额度的优惠券所致,并非平台故意“杀熟”。客服表示,每位旅客的随机优惠不同,建议用户多对比不同账号的价格,选择最合适的航班下单。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网友的疑虑。有用户指出,即使是新注册账号,有时也能获得比老用户更优惠的价格。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怀疑,平台是否真的在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消费者?
大数据杀熟,这一在互联网经济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价格,通常老用户或高消费用户会看到更高的价格。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屡见不鲜。从在线旅游到外卖平台,从网约车到电商平台,这种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有研究显示,61.21%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折扣或优惠,45.76%的受访者认为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多项法规予以约束。2020年实施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禁止在线旅游经营者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进行“大数据杀熟”。此外,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算法推荐服务,要求不得对消费者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尽管有法可依,但大数据杀熟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专家指出,这背后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存在监管难度大的问题。由于大数据杀熟具有即时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即使察觉也难以取证。同时,平台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过程通常不透明,使得监管部门难以查证。
面对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并非无计可施。一些用户开始尝试通过在评论区“哭穷”等方式反向驯化算法。有用户发现,通过频繁表达“买不起”等言论后,机票价格有所下降。虽然平台客服表示无法证明降价与用户评论直接相关,但这种尝试反映了消费者对不公平定价的反抗。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养成多平台比价的习惯,不要轻易相信单一平台的价格。同时,如果发现价格差异明显,应及时向平台反馈或向相关部门投诉。对于平台而言,应更加透明地展示价格构成和优惠规则,建立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以重建消费者信任。
大数据杀熟现象的频发,不仅考验着平台的商业伦理,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何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维护市场公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才能真正遏制大数据杀熟现象,营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