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穆特金色大厅奏响贝多芬巴赫,精湛技艺征服听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7: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穆特金色大厅奏响贝多芬巴赫,精湛技艺征服听众

近日,国际知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巴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这场演出不仅展示了她卓越的技艺,还让人们再次回味了她的经典之作。作为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安妮·索菲·穆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听众。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她在古典音乐领域的不可替代地位。

01

穆特的演奏风格

穆特是一位技艺超群的特殊人物。地的演奏极为准确精炼,有着异常朴素和明朗的格调。作为一名世界一流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她所具备的高超演奏技巧是无懈可击的。在演奏当中,她能够通过两只手均衡协调且又准确无误的惊人技术,来极好地控制音准、音色、节奏、速度和力度等一系列的技巧和音乐方面的问题。她在演奏中一般并不刻意追求快速和大音量,更不像其他一些小提琴演奏家那样显示出突出的热烈辉煌,但却从始至终体现着雅致、精巧和细致入微的特点。她演奏出的音色清晰明亮,柔和甜美,趣味高难自然且又具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任何一位演奏家的演奏都与他自身的血统和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一点上。穆特也毫不例外。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女性演奏家,因此具有着相当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的个性,这些特点在她的演奏当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并促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档次的艺术修养。人们留意到,穆特在演奏中能够处处体现出纯德奥式的严谨风格,当然,这是指她演奏的一系列德奥重要作品而言的。在这方面,她的演释显得十分适度和贴切。

02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间,题献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斯蒂芬·封·勃莱宁。

贝多芬的协奏曲创作,基本上遵循着莫扎特的发展道路,但他的协奏曲比较有气势而有深度,主题形象丰富,独奏声部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技巧性的传统特征也有所强调和发展;但乐队并不处于从属的伴奏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队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贝多芬创造的这种新型的协奏曲,特别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都更接近于交响曲的范型,因此,常被称为“交响协奏曲”。他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艾涅斯库对他这首协奏曲的解释演奏,在音乐史上是相当著名的。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高昂的英勇精神是其音调特征,但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同莫扎特的大部分协奏曲一样,这一乐章也有两个呈示部。乐曲开始时是定音鼓单独的几下敲击;把定音鼓作为“独奏乐器”使用,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和具有独创精神的。乐章的第一个呈示部按惯例交给乐队演奏,它的第一主题庄重流畅,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先后接奏:

上例是主题的前半部分。在弦乐器接奏主题的后半部分之前,有三小节的穿插,用弦乐器模仿乐章开始时定音鼓敲击的节拍,但在这里,为了增强戏剧性效果,使后半部分呈现时能显得更为明朗起见,贝多芬把小提琴奏出的主音D改为#D音——这个不期而至的#D音的出现,违反了当时严格的教学法则,因此当时曾引起音乐界的一些非议。在第一主题之后的连接段,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英雄性的因素,情绪昂奋、激烈。乐章的第二主题温文典雅、端庄优美,先由木管乐器奏出,然后由弦乐器接奏,这时候主题转经d小调而进入F大调:

第一乐章的第二个呈示部开始时先有一段引子,这是独奏小提琴在D大调属七和弦的基础上奏出的装饰乐句,十分辉煌有力。随后引出的第一主题也有不少装饰,比前更为动人,但仍保持它原来的性格。第二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一起奏出,独奏小提琴以其对位化的助奏旋律,使这一段音乐更显得琳琅满目。在贝多芬的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相当扩展的技巧性声部,总是起着很重大的作用。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引子和第二主题的素材,乐队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在这里,应用了动机分解、变化和频繁转调等手法,音乐的发展自然圆顺、淋漓尽致。乐章的再现部从整个乐队的全奏开始,第一主题再现时变得十分威武有力。临近乐章结束前按传统惯例有一个华彩乐段,一些小提琴演奏名家,如约阿希姆、克莱斯勒和奥伊斯特拉赫为这一乐段谱写的音乐都很出名。

第二乐章——小广板,是凝神深思的集中体现,同前后两个乐章闪耀的光辉相映成趣。这一乐章用变奏曲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庄严壮丽,配置朴素的四部和声,具有颂歌的风格,由弦乐器加弱音器演奏:

这个主题经过三次变奏,由单簧管、大管等乐器分别奏出,除了伴奏方式以外,主题的调性、节奏和曲调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接着又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它的曲调流畅、纯朴自然、优美如歌:

总的说来,这一乐章主要是发展两个纯朴主题的抒情旋律,但其中也有热情的爆发,乐章中的这样一些插段所造成的对比,也大大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最后乐章用回旋曲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轻快活泼,富于动力:

这个主题最初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主要是强调G弦上的低音效果,但当它反复出现时,已经翻上两个八度的高音区,并且逐渐发展为乐队的全奏,在反复出现的这一主题之间,穿插着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其中以g小调的委婉动人的一段最富有诗意,它同乐章的基本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乐章以欢快的驰骋为重点,但也间插着像上例中那样柔情的诉述,在基本主题最后一次出现之前,还有一个篇幅不太长的华彩乐段,最后音乐在欢庆声中宣告结束。

03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是巴赫为刻顿小宫廷的十八人乐队而写的,除了两个独奏小提琴之外,乐队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低声部乐器组成;但是现在演奏这首乐曲,一般还加用了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和钢琴等乐器。

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在古典乐派时期并不少见,这类乐曲有时也叫做“合奏协奏曲”。巴赫的这首小提琴二重协奏曲,用以进行“竞奏”的并不在于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而是以两个独奏小提琴之间的竞奏为重点,因此,乐队部分仅只起着一种和声伴奏的作用。

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基本主题先由第二独奏小提琴奏出,随后第一独奏小提琴把旋律移高五度,然后按赋格曲的方式以进行竞奏:

这是乐章的基本主题,两个独奏小提琴通过它进行着饶有风趣的对话和追逐;有时候第一独奏小提琴停下,第二独奏小提琴便追赶上来,有时候第二独奏小提琴暂时沉默,第一独奏小提琴奏出另一个新的旋律,于是第二独奏小提琴随即按原型接奏;整个乐章就像这样在主题动机的变化和新旋律的竞奏中进行。下例是乐章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旋律。

第二乐章—广板,它的基本主题先由第二独奏小提琴奏出,两小节后第一独奏小提琴立即按赋格曲形式在五度上出现,这旋律进行幽丽庄重,有如静静的流水一般,同与巴赫同时代的亨德尔所写的一首著名的“广板”也很相似:

这一乐章仍然是两个独奏小提琴的对答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在这两个小提琴上出现了各种新的动机和调性的转换,而弦乐合奏部分则始终以固定低音的方式舒坦地伴随着。

第三乐章具有明快的舞曲风格,它的基本主题由两个独奏小提琴按卡农的形式加以陈述:

整个乐章显示了对位法写作的技巧,在乐章的进程中,有时主题动机由弦乐队奏出,而独奏小提琴则改作和声的伴奏。总的说来,由于主题动机不时在独奏和合奏上交替出现,从而加强了合奏在这个乐章中的作用。

04

音乐会现场

3月15日晚,安妮-索菲·穆特与一同录制拿下古典回声和格莱美两项大奖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专辑的老搭档奥金斯以“古典主义时期”作为整场演出的开端,奏响了莫扎特的《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一场情感细腻、层次丰富的音乐会就此拉开序幕。随后依次演奏了舒伯特《C大调小提琴及钢琴幻想曲》、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克拉拉·舒曼的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首“浪漫曲”,并以雷斯庇基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作为整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音乐会结束后,东艺举行了CD签售会,现场气氛热烈。

3月17日中午,安妮-索菲·穆特在国家大剧院接受了媒体群访,分别对此次音乐会曲目选择的考量、当下古典乐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与媒体分享了40余年演奏之路的感悟和近些年的心得。当晚,在久久不息的掌声与欢呼声中,穆特四次返场,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一号、《匈牙利舞曲》第二号,以及约翰威廉姆斯70年代为电影《Cinderella Liberty》创作的配乐《Nice to Be Around》和耳熟能详的《辛德勒的名单》。

05

结语

穆特在艺术上的飞速成长的确有着机遇好的绝好条件,但她自身所具有的超人天才则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演奏方面,穆特是一位技艺超群的特殊人物。地的演奏极为准确精炼,有着异常朴素和明朗的格调。作为一名世界一流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她所具备的高超演奏技巧是无懈可击的。在演奏当中,她能够通过两只手均衡协调且又准确无误的惊人技术,来极好地控制音准、音色、节奏、速度和力度等一系列的技巧和音乐方面的问题。她在演奏中一般并不刻意追求快速和大音量,更不像其他一些小提琴演奏家那样显示出突出的热烈辉煌,但却从始至终体现着雅致、精巧和细致入微的特点。她演奏出的音色清晰明亮,柔和甜美,趣味高难自然且又具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