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家打造干细胞大脑机器人,开创类脑计算新纪元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5: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家打造干细胞大脑机器人,开创类脑计算新纪元

中国科学家近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人工大脑的机器人,这一突破性进展将为类脑计算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发展开辟新路径。该研究由天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通过将来自人类干细胞的大脑类器官与神经接口芯片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大脑芯片”技术。

01

创新性技术突破

这种机器人配备了一个由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大脑类器官,以及一个神经接口芯片。大脑类器官能够发育成不同种类的组织,包括神经组织,当移植到大脑中时,可以与宿主大脑建立功能连接。这种结合方式实现了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完成了多种类脑计算的启发工作。

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表示,这项技术是世界上首个开源的大脑芯片智能复杂信息交互系统,有望推动类脑计算的发展。研究团队开发的片上脑机接口,通过编解码及刺激-反馈实现其与外界信息交互,为混合智能、类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02

关键技术突破

研究团队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首先,细胞培养从二维走向三维,为片上脑提供了更复杂的神经计算网络。其次,人工智能算法的加入实现了混合智能领域的尝试。此外,团队还证实了物理场促进人源性脑类器官生长发育的作用,厘清了低强度聚焦超声对大脑进行调控的原理机制,为片上脑智能交互系统提供了具有更好智能基础的培养“大脑”。

03

潜在应用与未来前景

这项技术不仅展示了在机器人控制方面的应用潜力,还可能带来治疗神经发育障碍和修复大脑皮层损伤的新方法。例如,在对小头症(一种以大脑和头部尺寸缩小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的鼠模型进行的测试中,团队发现使用低强度超声波处理移植的大脑类器官可以改善神经病理缺陷。

天津大学教授李晓红表示,尽管大脑类器官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基本智能模型,但该技术仍面临“发育成熟度低和营养供应不足等瓶颈”。研究团队正在积极开发新技术,以克服这些挑战,进一步提升人工大脑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04

对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还为未来类脑计算和智能机器人的开发铺平了道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具有人工大脑的机器人有望在医疗康复、智能控制、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这项技术也引发了关于人类脑与机器之间界限的深刻思考。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融合生物与机械的智能形态,这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边界,将是未来研究和应用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