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点燃经济新引擎,上市公司布局正当时
冰雪运动点燃经济新引擎,上市公司布局正当时
随着冬季的到来,冰雪运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运动在中国持续升温,不仅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也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的目光。从冰雪旅游到冰雪运动装备,从赛事组织到场地建设,冰雪产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上市公司布局冰雪产业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布局冰雪产业。例如,莱茵体育通过重大资产置换,新增冰雪山地旅游运动等业务,并成功中标西岭雪山景区部分委托运营项目。金属包装领域头部企业奥瑞金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奥众体育,积极投身冰球运动的推广。
这些布局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冰雪产业前景的看好。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到89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据统计,2023年我国冰雪相关企业注册量增加2425家,同比增长37.3%,注册量与增速达到近五年来的“双高峰”。
冰雪运动带动地方经济
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商机,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黑龙江省为例,2023-2024冰雪季,哈尔滨市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4.2亿元。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运营61天累计接待游客271万人次,今年更是将园区面积扩大至10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
新疆阿勒泰市则通过推动“冰雪+康养”“冰雪+休闲”“冰雪+培训”“冰雪+文化”等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内蒙古冬季旅游更是较往年提前40天拉开帷幕,展现出冰雪经济的强劲势头。
消费体验与挑战
尽管冰雪运动和相关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在红松王滑雪场的体验,提到滑雪场管理混乱、储物柜区域拥挤、需要谨慎选择包车师傅和雪服租赁等问题。另一位网友则抱怨了霸王茶姬在冰雪季活动中的库存管理问题,预订单无法兑现的情况让她感到不满。
这些问题反映了冰雪运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保持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是摆在企业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未来展望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冰雪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为冰雪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冰雪运动的热潮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冬季生活。从北方的雪场到南方的室内滑雪场,从专业的竞技赛事到大众的休闲活动,冰雪运动正在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消费体验的持续优化,冰雪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