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子处方靠谱吗?专家揭秘用药安全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3: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子处方靠谱吗?专家揭秘用药安全

电子处方的普及使得线上购药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用药安全的关注。近期,国家卫健委强调了电子处方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提醒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专家建议,消费者在使用电子处方购药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核对处方信息,确保用药安全。此外,相关部门也在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电子处方流转政策的落实,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诊疗体系。

01

政策背景:规范管理确保安全

电子处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电子处方的规范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电子处方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024年12月,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加快电子处方推广应用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全省各定点零售药店凭本省定点医疗机构外配处方销售的药品,符合规定的可以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同时,通知强调了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做好系统对接工作,确保电子处方的顺畅流转。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医保办函〔2024〕86号)和《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豫医保办函〔2024〕24号)文件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将不再接受纸质处方,必须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药品处方。

02

专家解读:全程监管保障安全

电子处方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政策规范,更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以上海市为例,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中心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到定点零售药店。这种全程电子化的流转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购药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处方流转管理,确保了基金安全。

专家指出,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对处方开具、流转、审核、配药等环节的全程监管。通过医保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处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有效防止了虚假处方和重复开药等违规行为。同时,平台还支持在“湘医保”APP、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端的查询使用,增加了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进一步保障了用药安全。

03

国际经验:成熟应用与严格监管

电子处方在发达国家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以美国为例,电子处方技术得到了多项法案和计划的支持,如HITECH、ARRA和MMA等,推动了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普及。Surescripts作为美国最大的处方信息网络,处理了大量电子处方,2021年有94%的处方采用电子方式,2023年底有129万名处方者使用电子处方,其中83.2%已启用受管制物质电子处方。

德国方面,电子处方的推广得到了多项医疗健康法规的支持,包括电子健康法、医疗预约服务法、药品供应安全法和数字医疗保健法等。自2024年1月1日起,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患者只能通过电子处方获得处方药。患者可以通过电子健康卡、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或纸本副本三种方式使用电子处方。

04

实际应用:提升就医体验

电子处方不仅在政策和理论上具备充分的安全保障,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该市已有2039家零售药店和1053家医疗机构成功接入电子处方流转系统。患者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便捷查看电子处方、确认药品信息及价格、选择药店购买药品,提升了就医体验。电子处方流转系统的成功应用对于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5

使用指南:确保安全用药

尽管电子处方具有诸多优势,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专家建议,消费者在使用电子处方购药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核对处方信息,确保用药安全。此外,相关部门也在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电子处方流转政策的落实,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诊疗体系。

具体来说,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渠道:确保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获取电子处方,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处方。

  2. 核对处方信息:仔细检查电子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3. 确认医生资质:确保开具处方的医生具备合法执业资格,且在定点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内。

  4. 保存好电子处方:电子处方是购药和报销的重要凭证,应妥善保存,必要时可打印纸质版备用。

  5. 关注药品来源:通过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购买药品,确保药品来源可靠。

06

法律保障: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处方的法律效力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一个典型案例显示,患者甲在2021年11月投保医疗险,保险责任包括特定药品给用保险金责任。2022年5月,甲确诊肺癌,医生开具了阿替利珠单抗注射液等药品的处方,但这些药品不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药品清单中,保险公司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9万余元。

这个案例说明,电子处方在法律上具有与纸质处方同等的效力。同时,法院认为,保险合同中关于特定药品清单的条款未以显著方式向投保人提示和说明,本质上属于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应尽到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这一判决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电子处方的普及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国家政策、专家意见和国际经验的多重验证。消费者在享受便捷购药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高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核对处方信息,确保用药安全。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完善电子处方流转体系,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