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影响几何?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影响几何?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社会各界对于人口减少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创新活力减弱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位势变化展开了热烈讨论。尽管人口减少可能会影响劳动力数量,但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加大技术投入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依然有望维持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此外,人口减少带来的需求变化也可能会催生新的市场机会,如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需求增加。因此,人口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人口减少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过千万的中高收入国家中,有17个出现过人口负增长,但其中只有6个国家的GDP增速在其人口首次负增长之后5年均值低于之前5年均值。从供给看,劳动力只是生产函数中的一个要素,资本、技术、制度等对劳动力存在替代作用。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数量,拉低经济增速,但劳动力稀缺性增加又将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加快机器替人,刺激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需求看,人口减少将降低住房、出行等需求,但老龄化也将增加医疗、养老等需求,人均收入提高同样会促进消费升级。人口是个长期慢变量,边际变化短期不会带来数量级的减少,规模效应这个中国当前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不会改变,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人口变化与创新活力没有直接必然联系
人口是影响创新的众多因素之一。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推动知识扩散相对老年人具有优势,但整个社会的创新与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与人才体系、研发投入和转化效率等制度因素紧密相关。2010—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12.1% 提高到23.2%。按照OECD 标准,当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美国的1.3倍、印度的5.5倍。未来十年,中国每年还将新毕业1100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劳动力。中国市场规模大、产业链长,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如果能够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优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低成本科技人才优势,将能够持续有效推动创新。
人口变化不必然影响中国全球产业链分工位势
产业竞争力是规模效应、要素禀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劳动力减少和工资上涨,短期内将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甚至可能出现一部分相关企业外迁,如果接续产业未跟上,可能导致国内生产要素闲置,制约增长潜力。相反,劳动力成本变化也可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并推动国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布局。如果能够有序推动低端代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外迁,同时在国内保留核心环节和关键配套,并培育出高水平接续产业,将促进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升级,推动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政策应对措施
面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全面放开自主生育、建成全国统筹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完成户籍改革等。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缓解人口变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