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丹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多地丹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深冬时节,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叶岭村的丹参种植基地被皑皑白雪覆盖,一排排盖着越冬地膜的田垄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这里,1300余种中药材正静静地孕育着新的生机,其中,丹参作为“中药宝库”中的明星产品,正以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标准化种植提升品质
“这里种植的丹参品相好,丹参酮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嵩县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自豪地说。近年来,嵩县丹参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
环境智能监控、水肥智能决策……这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正在为丹参种植插上科技翅膀。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农户可以实时监测丹参的生长环境、营养供给和病虫害情况,确保丹参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同时,标准化种植体系的建立,也为丹参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董诚明指出,“标准化种植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当前,科研团队正致力于制定包括种苗选择、种植规划在内的各项标准,为丹参的规模化种植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嵩县,丹参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种植环节,而是通过全产业链的构建,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为了“物尽其用”,当地还对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丹参叶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提取技术从丹参叶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成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
“校县合作”,为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嵩县丹参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河南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中药协会以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为丹参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后盾。这种“校县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见实效
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最终落脚点是农民增收。在科学化统一种植管理下,丹参种植效益有了明显提升。据统计,丹参种植农户的收入从过去的每亩不足500元,提升至如今的2300元以上,实现了近五倍的增长。这种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丹参产业的积极性。
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嵩县丹参产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构建和“校县合作”模式的创新,嵩县不仅实现了丹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如今,丹参产业已成为嵩县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村民们通过参与丹参产业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种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从嵩县到方城,再到田湖镇,河南多地的丹参产业正在以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发展为引领,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随着丹参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正从中受益,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