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怀古:雄浑景色与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苏轼赤壁怀古:雄浑景色与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反对新法及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年已45岁的他漫步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矶上,心中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以其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了苏轼对历史、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感悟。
词的开篇便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浩渺的长江之畔,感受那江水滚滚东去的壮阔气势。随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将读者的思绪带回了那遥远的三国时代,周瑜在此地指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赤壁的雄奇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力量。
在描绘赤壁之景的同时,苏轼也怀古伤今,追忆起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的形象在苏轼的笔下栩栩如生,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手持羽扇,身披纶巾,谈笑间便指挥若定,令敌人灰飞烟灭。这样的英雄形象,让苏轼心生仰慕,同时也引发了他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他自叹功业未就,华发早生,与周瑜相比,不禁感到黯然失色。
然而,苏轼并未沉溺于自怨自艾之中,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看待历史和人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深知人生如梦,繁华易逝,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他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将心中的忧愤和感慨化作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词作,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苏轼的文学才华,更能够感受到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样的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去热爱生活、去拥抱未来。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