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南
广藿香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南
广藿香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全草可入药,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为了确保广藿香的品质和产量,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至关重要。2023年12月,由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主导起草的《新品种广藿香种植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为广藿香的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权威指导。
选地整地
广藿香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首先,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根据农业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的研究,广藿香适合在强需光至高需光(50%-70%全日照)的环境中生长。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为佳,pH值在6.0-7.5之间最为适宜。整地时需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
繁殖方法
广藿香的繁殖主要采用扦插和组培两种方式。现代化组培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高抗病性、高药材成分的优质种苗,有效解决了传统广藿香低产、易得病等问题。在扦插繁殖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长度约10-15厘米,保留上部2-3片叶。扦插前可用生根粉处理插穗基部,以促进生根。扦插后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遮荫,约20天左右即可生根。
田间管理
广藿香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施肥和除草等环节。在灌溉方面,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及时补充水分。施肥则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复合肥。在生长期可追施2-3次稀薄人畜粪水或尿素,每次每亩用量约10公斤。同时,要注意及时除草和松土,保持田间清洁,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
广藿香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叶斑病、根腐病和蚜虫等。对于叶斑病,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则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确保药材的安全性和品质。
通过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广藿香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绿色种植。这对于保障下游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质量,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